中新網客戶端9月14日電 近年來,為破解『執行難』問題,多地法院聯合相關部門,各出奇招懲治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那麼,面對全國法院已公布的700餘萬人次『老賴』,哪些治理方式備受關注?是如何讓『老賴』寸步難行的?

資料圖:民眾圍觀被曝光的『老賴』劉林攝
購買機票、報考公務員等受限
近年來,全國法院通過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使司法公信力不斷提昇,解決『執行難』被外界稱作其中的一場『硬仗』。
201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了對失信被執行人乘坐火車、飛機的限制。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河南『老賴』李某的孫子在廣西出生,他打算乘坐高鐵去看望,但當他前往高鐵售票點購買車票時,被告知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已被納入失信人員名單,被限制乘坐高鐵。
此外,上述意見還提到,『限制招錄(聘)失信被執行人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諸如『老賴』考公務員政審受限主動現身還錢、兩千多元債務『賴掉』公務員政審等,由於當事人『失信』導致公務員招錄政審受阻的新聞也屢屢出現。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法院已公布失信被執行人749萬人次,限制其中728萬人次購買機票,274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10%以上的失信被執行人懾於威力自動履行義務。
在公共場所曝光『老賴』信息
除了限制購買機票、高鐵票等一般措施之外,各地方法院還創新性地通過一些方式加大對『老賴』的威懾、懲戒力度,在公共場所公開被執行人信息成為其中的一種方式。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濟南火車站廣場大屏幕上,24小時循環播放著失信被執行人信息,使得許多旅客駐足觀看。
據了解,這是濟南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首次借助火車站電子屏推送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督促『老賴』履行法律義務。
而在廣西,據媒體報道,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曾在該市的5條公交線路中設置了『興寧區法院流動曝光臺』,失信『老賴』的相關信息被公布於眾,這也引起了很大反響。
而這些被曝光的內容包含了失信被執行人的姓名、照片、身份證號、執行標的、履行情況等信息,並被公布在公交車車廂上,畫面大而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