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試點或有深意
那麼,刷臉支付實際推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便捷、迅速?
9月初,記者在北京通州萬達的京東之家裡體驗了一把刷臉購物。當記者抵達店面時,並未看到關於刷臉支付的相關宣傳材料,整個店面與其他品牌線下體驗店在外觀上並無不同,只有收銀臺上駕著的幾部ipad隱隱暗示了刷臉黑科技的存在。
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次使用京東刷臉支付需要用京東APP或者微信掃描店內的二維碼,上傳本人正面清晰照片,審核完成後纔能開通該項功能。記者依序操作後,半分鍾內系統便提示完成審核。
在結賬環節,並非如想象般那樣簡單刷一下臉即可完成支付。記者體驗時發現,用戶若要進入支付環節,首先需輸入手機號碼後四位,機器將自動啟動人臉識別,識別完成後仍需用戶手動點擊屏幕確認交易纔可完成最後支付,結賬買單的全部操作用時大概10秒鍾左右。
支付寶也采用了同樣的驗證方式,即需要用戶需要輸入完整的手機號,輔助人臉識別驗證後纔能支付成功。
『這是不是多此一舉?采取多重驗證方式,感覺還不如掃描二維碼支付方便。』前來體驗的李女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記者在店內看到,盡管刷臉支付的體驗頗為酷炫,但不少消費者依然采用了手機掃碼進行支付。
原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劉雲淮博士認為,相比於手機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驗證速度快,提昇了支付效率,但用戶可能不會為此買單。『即便在網絡條件差的時候,普通用戶使用微信支付需要半分鍾完成,而刷臉支付需要10秒鍾,但是誰又會覺得節省了很多時間呢?』
對於眾多企業爭相湧入刷臉支付領域,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顯得頗為冷靜。『首先,技術進步可能會帶來支付鏈條的變化以及交易場景的改變,從而引發第三方支付革命,企業也並不想落後;其次,一些新概念有助於刺激消費體驗,同時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刷臉支付的基礎是積累用戶面部信息,這屬於大數據積累及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企業勢必會搶佔並從中發現商機。』他指出,現階段企業試點刷臉支付或有深意。
諸多矛盾待解
『我的臉會被竊取嗎?』來自通州的消費者張明德問了一個看似天馬行空的問題,但這絕非是杞人懮天。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主持人曾僅用一張照片,而不是用自己的臉,對著鏡頭,就輕松進入了一個需要人臉識別認證纔能登錄的APP。
『類似的場景可能會出現在刷臉支付交易中。』在劉雲淮看來,安全性始終是刷臉支付難邁的一道坎。
據他介紹,刷臉支付是一種受限的技術。『光線、角度、遮擋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臉識別的精度。現階段,刷臉支付並不能單獨拿出來作為唯一的驗證手段。』
雖然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支付寶配備了3D紅外深度攝像頭,且輔之以軟硬件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測,誤識率低於十萬分之一。然而,目前的刷臉識別技術對於同卵雙胞胎的人臉識別,機器仍難免誤判。
劉雲淮坦言,相比於檢測誤差,人臉識別技術采集的大量帶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數據被盜取,纔是這種生物認證方式真正的痛點。『臉是唯一的,如果被盜,那你不能像換密碼一樣換一張臉吧?』
『從商業角度來看,現階段刷臉支付很難一蹴而就。』李俊慧表示,刷臉支付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如何,取決於監管部門對於刷臉支付安全性的評估,事實上,按照監管部門的支付安全規則,刷臉支付需要多重驗證纔能完成支付,而現階段的刷臉支付本身還需要依托手機驗證碼等纔能完成,其主張的便捷性實際上是極其有限的。此外,更多的輔助驗證設備也導致時間成本偏高,因此,實際市場推廣可能存在一定難度。
螞蟻金服生物識別技術負責人陳繼生則希望相關政策適度松綁,『中國的現行支付管理辦法中,僅允許人臉識別作為渠道來輔助身份認證,相信未來會完全放開。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已經在央行報備,希望與央行等機構協同制定金融領域的識別標准。』
根據高盛的調研報告《支付:商業生態系統的入口》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增長了超過74倍。刷臉支付的加盟,無疑會為無現金社會增加一份新動能。
『人類的進步需要前驅者的投入,刷臉支付的確是未來支付的趨勢,未來可期!』盡管面臨多種矛盾,劉雲淮仍給出了肯定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