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哪】
新縣因人制宜
2017年度28個集中安置點開工率100%,已完成工程量65%,9月底前可全部完工,10月底前可全部實現入住,兩年基本完成『十三五』搬遷任務……這是新縣給出的易地扶貧搬遷進展。
如何讓搬遷安置地點能夠精准契合每一家每一戶?新縣把分類安置當作了主要方式。
新縣發改委方面介紹,在規劃布局上,當地堅持因人制宜、分類安置,嚴格落實『四靠』要求,對有勞動能力且自願進城的,靠近縣城安置,確定安置點2個。
對不願外出務工但有就業需求的,靠近產業集聚區安置,確定安置點1個。
對沒有離鄉意願或自身條件差的,靠近集鎮和中心村安置,確定安置點29個。
對有意願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的,靠近旅游景區安置,確定安置點7個。
而對無集中安置意願的,則與房地產去庫存結合,綜合考慮其自身條件和搬遷住房標准,推行分散安置,共安置463戶2084人。
【『搬遷+』】
欒川用足旅游優勢
地處豫西伏牛山區的欒川縣,是秦巴山區扶貧開發重點縣。
欒川縣發改委方面介紹,實現搬遷群眾穩步脫貧,是易地扶貧搬遷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當地結合旅游優勢,因村施策帶動發展了特色農業,研究探索『搬遷+』的模式,讓老百姓實現長遠穩定增收。
其中,利用扶貧部門科技扶貧、金融扶貧、到戶增收、雨露計劃等扶持措施,一些地方引導搬遷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特別是在重渡溝、合峪、石廟、叫河等有旅游資源的鄉鎮,鼓勵引導搬遷群眾從事鄉村旅游項目。
在三川、冷水、白土等有特產資源的鄉鎮,當地則是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從事玉米糝、核桃、柿子、土特產深加工項目,積極引導行業扶貧資金向產業發展傾斜。
【搬得准】
精准識別程序細化至11步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如何精准識別,我省將精准識別程序由原來的『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6步,進一步細化為『選定搬遷區域、公布搬遷條件、普查篩選搬遷對象、群眾申請、入戶核實、村民小組評議、村委復議公示、鄉(鎮)復核公示、縣(市、區)審批、省轄市審核、省抽查確認』11步,提高識別精准性和可操作性。自2016年以來,我省已累計開展識別工作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