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生活消費
搜 索
正式進入商用時代 刷臉支付,這一次中國又領先了
2017-09-13 10:11:18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正式進入商用時代,或成新的支付風口

  刷臉支付,這一次中國又領先了

  這個時代的消費支付變革總是快得讓人猝不及防:當你還在為手機支付帶來的快捷驚嘆之時,另外一些人則讓支付脫離手機而『靠刷臉吃飯』了。

  在自助點餐機前站定,把臉對准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頃刻間便可成功支付——這不是科幻電影裡的橋段,而是發生在肯德基餐廳裡的真實一幕。

  9月1日,支付寶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正式將『刷臉支付』推向了商用。據悉,這次嘗試也是刷臉支付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商業應用。

  不少網友感慨,以後『剁手』要改『刷臉』了。

  曾經在電影中纔能看到的人臉識別『黑科技』,如今已實實在在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再次領先西方

  2015年,在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博覽會的開幕式上,阿裡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首次向外界展示了臉部識別技術:他將自己的臉放置於機器的識別框內,系統自動識別後完成了支付,為他成功購買了一張1948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紀念郵票。

  如今,刷臉支付的場景從德國漢諾威搬到了杭州的肯德基餐廳中,並且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消費之中。

  同樣堪稱神奇的事情還發生在蘇寧。近日,蘇寧全國首家無人店——蘇寧體育Biu,在南京徐莊蘇寧生活廣場開業,其將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與新零售方式結合在了一起,消費者『刷臉』即可進門,離開時以正常步行速度通過付款通道即可實現付款。

  互聯網巨頭百度與京東也不甘寂寞。前者早在4個月前就把刷臉支付搬進了自家食堂;後者8月底則在線下門店京東之家開啟了刷臉支付功能的內測,可以讓用戶不借助手機、只需2秒就可以識別驗證身份,並進行付款。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金融行業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更被業界預估為千億級市場。

  毫無疑問,同此前的手機支付、無人超市一樣,這一次中國在刷臉支付這一創新領域再次佔得先機。國外媒體也對中國的這一『黑科技』不吝贊美之詞,CNBC、路透社、雅虎新聞網等爭相報道,他們紛紛贊嘆中國式『刷臉』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企業試點或有深意

  那麼,刷臉支付實際推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便捷、迅速?

  9月初,記者在北京通州萬達的京東之家裡體驗了一把刷臉購物。當記者抵達店面時,並未看到關於刷臉支付的相關宣傳材料,整個店面與其他品牌線下體驗店在外觀上並無不同,只有收銀臺上駕著的幾部ipad隱隱暗示了刷臉黑科技的存在。

  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次使用京東刷臉支付需要用京東APP或者微信掃描店內的二維碼,上傳本人正面清晰照片,審核完成後纔能開通該項功能。記者依序操作後,半分鍾內系統便提示完成審核。

  在結賬環節,並非如想象般那樣簡單刷一下臉即可完成支付。記者體驗時發現,用戶若要進入支付環節,首先需輸入手機號碼後四位,機器將自動啟動人臉識別,識別完成後仍需用戶手動點擊屏幕確認交易纔可完成最後支付,結賬買單的全部操作用時大概10秒鍾左右。

  支付寶也采用了同樣的驗證方式,即需要用戶需要輸入完整的手機號,輔助人臉識別驗證後纔能支付成功。

  『這是不是多此一舉?采取多重驗證方式,感覺還不如掃描二維碼支付方便。』前來體驗的李女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記者在店內看到,盡管刷臉支付的體驗頗為酷炫,但不少消費者依然采用了手機掃碼進行支付。

  原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劉雲淮博士認為,相比於手機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驗證速度快,提昇了支付效率,但用戶可能不會為此買單。『即便在網絡條件差的時候,普通用戶使用微信支付需要半分鍾完成,而刷臉支付需要10秒鍾,但是誰又會覺得節省了很多時間呢?』

  對於眾多企業爭相湧入刷臉支付領域,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顯得頗為冷靜。『首先,技術進步可能會帶來支付鏈條的變化以及交易場景的改變,從而引發第三方支付革命,企業也並不想落後;其次,一些新概念有助於刺激消費體驗,同時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刷臉支付的基礎是積累用戶面部信息,這屬於大數據積累及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企業勢必會搶佔並從中發現商機。』他指出,現階段企業試點刷臉支付或有深意。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