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大國工匠:沙場亮劍 雕琢鑄心的80後航天巧匠孫長勝[組圖]
2017-09-11 20:30:11 來源:中國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高精度測頭,不僅能設定加工基准,還具有在線測量功能,孫長勝在實時測量工件的加工精度。封曉東攝影踏實、勤懇、敬業、鑽研,一路競賽打拼展露拳腳,短短七年時間裡,從門外漢到全國技術能手、從機床前走上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從學徒成長為年輕的師傅,年輕的他早已成為90後數控技能人纔團隊的領軍人物,他就是80後航天巧匠孫長勝,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數控操作手。作為飛航導彈動力裝置承制單位的一線骨乾,建軍90年氣勢磅礡的沙場閱兵背後,更有他和更年輕一代航天人為國鑄劍礪心的堅強守候。

  結緣航天

  當年的高考失利讓孫長勝深刻體會到『人生沒有捷徑可走』,痛定思痛,重新為自己定位,從影視編導專業轉學數控加工技術。四年中暗下決心要學出個門道來,學習期間拿到了全部一等獎學金。 2008年10月29日,憑借出色的專業成績孫長勝來到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數控車間,從此邁進航天的大門。

  讓90後伙伴崇拜的『突擊隊長』

  工作中,樂觀熱情的孫長勝帶領他的90後年輕團隊,在新機床調試和新產品加工領域一路披荊斬棘,屢次獲獎的經歷更是贏得了同伴的贊許和尊敬。一次復雜產品的首次生產試制,任務量和節點要求都史無前例。

  為了保證任務進度孫長勝帶領大家從優化加工工藝和延長工作時間兩方面入手默默擔下責任。隊員沒有產品加工經驗,孫長勝就逐個程序步驟講解。為了爭取時間,他在車間連軸轉了三天兩夜,72個小時沒合眼,直到首件產品交檢合格纔回家休息。就這樣兩臺機床分工序流水線加工,24小時連軸轉,操作者兩班倒,連續工作了整整30天,零差錯的完成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代表航天人站上最高領獎臺

  在總決賽封閉訓練的一個月裡,他每天5點起床直到深夜,一天下來站十幾個小時,小腿都是腫的。系上護腰慢步挪到機床前,看著別人爭分奪秒訓練,行動不便的孫長勝心急如焚——此時距離全國技能大賽決賽只有兩天,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引起腰傷復發。

  『當時最怕的就是無法上場比賽,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多年來從事航天工作的磨練支橕我走到最後,特別自豪我是航天一兵。』回憶起比賽場景他笑著說到。淘汰賽是非常殘酷的,4晉3的比賽中,長勝的手指被劃破流血,為了趕時間就用大拇指捏住,單手操作。之後便一鼓作氣獲得第五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三名,成為該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國工匠』。

  創新與傳承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錢衛忠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成員,通過大師工作室的平臺,孫長勝也承擔起新職工的技能培養工作,將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分享給大家。先後培養出10餘名生產一線骨乾,帶動了數控加工專業技術領域水平的整體提高。近幾年,面對新設備調試和新產品的多重壓力,孫長勝帶領他的團隊從未止步,勤懇鑽研,一次次突擊在前,拼出了一條數控加工的創新之路。(劉一丹/文封曉東/攝)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