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三
2017-09-10 18:39: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曹智、王玉山、武天敏、曲延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深入論證,科學設計。人民軍隊歷史上力度空前的改革繪就藍圖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4年,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拉開序幕,實行軍銜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論證醞釀。這年夏天,毛澤東眺望滄海,寫下氣魄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

  一部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精兵簡政,解放戰爭時期組建五大野戰軍,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調整體制編制,人民軍隊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

  歷史告訴我們,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的必由大道,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必須勇於改革、善於創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斗轉星移,時空變幻。如今,人民軍隊改革強軍的嶄新變革即將展開。

  這次改革,不同以往。它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和局部改造,而是一次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力度、深度、廣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沒有過的,也有別於世界其他軍隊的改革,沒有現成樣板可以借鑒,難度可想而知。

  這次改革,不同尋常。它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解決的大都是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方案設計得科學不科學、精確不精確,直接關系改革成敗。

  這是一次迎難而上的跋涉,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在習主席的籌劃和指揮下,軍委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專家諮詢組陸續組建,歷時一年零九個月的改革研究論證蹄疾步穩展開。

  習主席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裡打轉,繞幾個彎又起來了,泰坦尼克號要是沈了,它就真是沈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在改什麼、不改什麼問題上要有戰略定力,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堅持用強軍目標審視改革、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准確把握軍事需求,使各項重大改革同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一致起來;牢牢把握堅持改革正確方向這個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勝仗這個聚焦點,牢牢把握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這個指向,牢牢把握積極穩妥這個總要求……習主席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立起了根本指導。

  『我們在作出改革決策之前,要先聽他個八面來風。』習主席要求,把調查研究貫穿改革全過程。他2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3次主持召開軍委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當面聽取有關大單位改革意見建議,親自組織研究改革重大問題,還專門指示:『有什麼好的想法,還可以通過有關渠道向領導小組反映。』

  體制性障礙在哪裡?結構性矛盾是什麼?政策性問題有多少?多個改革專項小組和專家諮詢組,從軍內到軍外,從國內到國外,廣泛調研,集中智慧,反復論證。

  690餘個軍地單位,800餘個座談會、論證會,900多名在職和退休軍地領導、專家,2165名軍以上單位班子成員和師旅級部隊主官,3400餘條部隊官兵意見,改革方案前後歷經150多次調整、修改、完善……

  金戈鐵馬費運籌。習主席指出:要把握改革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北京,香山腳下,一場特殊的『兵棋推演』在軍事科學院展開,課題是:新的領導指揮體制運行流程。推演持續整整10天,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首次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輔助改革研究論證。

  2015年盛夏,酷暑難耐,也是改革論證最緊張的日子。

  7月14日、22日,習主席先後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和中央軍委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審議通過改革總體方案。

  一整套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有重大創新突破、體現我軍特色的改革設計破繭而出。

  11月24日,北京瑞雪初霽,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習主席發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動員號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會議明確,先改指揮領導體制,再調力量規模結構,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續,壓茬推進。2020年前,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藍圖繪就,路標豎起,人民軍隊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改革吹響了進軍號。

  改革首戰,奠定勝局。領導指揮體制變革立起人民軍隊新的『四梁八柱』

  2016年1月16日零時,一個劃時代的瞬間。

  根據習主席的命令,從此時起,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七大軍區停止行使指揮權。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開始運轉。

  歲末年初,人民軍隊改革的嘹亮號角一次次吹響。

  2015年12月31日,習主席向新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2016年1月11日,習主席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

  2016年2月1日,習主席向新成立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戰區授予軍旗並發布訓令。

  短短一個月時間,人民軍隊在看似波瀾不驚中,跨出了石破天驚的一大步。

  改革千頭萬緒,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最關鍵。習主席把軍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構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領導指揮體制。

  當年,鄧小平在醞釀百萬大裁軍時曾說:怎麼減法,請大家出主意,我只講總部帶頭。如今,中國軍隊的新一輪改革,最先『動刀子』的地方,又是總部。

  一聲令下,雷厲風行,運行了幾十年的總部制一夜之間走入歷史,15個軍委機關部門全新登場。其中,正師級以上機構減少200多個,人員精簡三分之一。

  改革之難,難在衝破傳統思維的禁錮,難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羈絆。有些痛,必須忍;有些關,必須闖。

  習主席明確指出,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是整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龍頭,是這輪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舉措。

  軍委機關調整改革,實際上是對人民軍隊戰略領導、戰略指揮、戰略管理體系的一次全新設計。新的軍委機關與原四總部相比,指揮、建設、管理、監督路徑更加清晰,決策、規劃、執行、評估職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聚焦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使軍委機關真正成為軍委的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

  改革是個大合唱,笙簫齊鳴奏華章。2014年11月7日,習主席簽署命令,解放軍審計署由總後勤部劃歸中央軍委建制。一年之後,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審計署出現在了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序列中。向軍委機關部門和戰區分別派駐紀檢組,全部實行派駐審計,巡視和審計監督實現常態化、全覆蓋。調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保證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人民軍隊就開始了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探索。然而,幾十年過去,『聯不起來』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習主席一錘定音: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

  這是緊迫懮思,也是戰略考量。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機構,構建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乾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重塑了人民軍隊指揮架構,使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次改革,把聯合作戰指揮的重心放在戰區,把部隊建設管理的重心放在軍兵種。戰區專司打仗、主營聯合,軍種以戰領建、抓建為戰。戰區和軍區一字之差,性質卻是天壤之別。

  『廟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牽一發而動全身。關於軍隊改革,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棋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習主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調研。他指出,要找准陸軍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定位,加快推進陸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主席來到新組建的陸軍機關視察時,陸軍轉型發展的新紀元已經開啟。習主席叮囑陸軍領導,要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這次改革,陸軍佔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改革首戰定勝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主席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紮紮實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向前進。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