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哪個景區安檢比機場還嚴?到『中國天眼』體驗一下
2017-09-08 16:39:1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貴陽9月8日電(記者 齊健)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順利完成了前期調試並開啟試觀測。同時,數以萬計的游客造訪平塘縣,登上『中國天眼』景區的觀景臺,目睹了這座龐大的『天文機器』。

  這些游客都經歷了比機場還要嚴格的安檢,包括手機、相機等在內的電子設備,一律寄存,不能隨身帶入景區。為什麼如此嚴格?

  從『省長令』和一部地方性法規說起

  『中國天眼』是去年落成啟用的,但其實早在201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長令的形式發布了《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規定以射電望遠鏡臺址為圓心、半徑5公裡的區域為核心區,5至30公裡的環帶為協調區,其中5至10公裡的環帶為中間區,10至30公裡的環帶為邊遠區。

  核心區內有兩個嚴禁,一是嚴禁設置、使用無線電臺(站);二是嚴禁建設(使用)產生輻射電磁波的設施,其中就包括手機、電視機、微波爐、電磁爐等。

  為什麼要禁止這些設施設備?主要是為了電磁波管控,抗乾擾。國外的射電望遠鏡曾因為對電磁波管控不到位鬧過混淆信號的笑話。

  為了保護全球最大最強的射電望遠鏡,貴州還探索制定了全國首部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運行環境保護法規,即2016年9月頒布實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運行環境保護條例》,把保護天眼運行環境上昇到了法律的高度。

  平塘縣三天旅游公司總經理劉興武說,不只是常見的電子設備,汽車火花塞也會產生電磁波,因此『中國天眼』景區的觀光車都進行了特殊處理,其它設備也提交專業機構檢測後使用。

  『中國天眼』能搞旅游嗎?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為保證『中國天眼』的望遠鏡正常運行,5公裡核心區內有近萬名群眾需要搬遷,去新建的安置點開始新生活。那為何還要建設景區搞旅游開發呢?

  20多年前拍攝的007系列電影《黃金眼》裡,有這樣的場景:邦德和『邦女郎』從巨大的『天鍋』邊緣滑向鍋底,取景的『天鍋』正是位於波多黎各島山谷裡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自那以後,去波多黎各拜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游客絡繹不絕。

  而對慕名來到『中國天眼』的游客來說,從百米高的觀景臺上俯矙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可以直觀地領略『中國創造』的最新成就。

  不過,科學家們並不希望太多游客參觀這一設備,以防影響科研工作。對此,平塘縣相關的旅游開發項目書中明確指出,射電望遠鏡首先是世界級科研設備,只有在充分保障科研功能的前提下纔能開發旅游。

  國家天文臺射電天文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辦公室主任張蜀新說,『中國天眼』的選址條件極為苛刻,能落戶貧困的喀斯特山區是一種緣分。只要管控得力,游客並不會帶來電磁波乾擾,科研人員也是樂於見到科普旅游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

   『軟硬兼施』疏導科普旅游熱情

  國慶黃金周即將到來。去年國慶,『中國天眼』旅游迎來意料之中的火爆,但也因游客爆棚帶來苦惱。

  即使游客不攜帶電子設備、不會對望遠鏡造成乾擾,但經國家天文臺和平塘縣的研究協商,雙方還是明確要求每天進入核心區觀景臺的游客不超過2000人,以使旅游活動更加可管可控。

  平塘縣旅游事業管理中心主任石榜澤說,從『中國天眼』景區開園至今,觀景臺共接待游客24萬餘人,其中周末、節假日的游客佔大多數,平時達不到2000人的飽和流量。

  他說,去年黃金周期間,每天造訪『中國天眼』景區的游客最高達萬人,不是每一個游客都能登上觀景臺,旅游部門會通過智慧旅游系統和網站、微博發布信息,引導游客先行到掌布景區、甲茶景區、卡蒲毛南族風情園、平塘天坑群景區等景點游覽。

  『讓我們感到高興的是,當「中國天眼」景區游客流量達到預警值需要分流時,大家都對保護天文設施的要求表示理解並積極配合。』石榜澤說。

  今年黃金周期間,『中國天眼』所在的『天文小鎮』克度鎮,將以全新面貌迎接游客。一座包含天文時空塔、天幕商業街、天文體驗館、球幕影院、天文科普帶等景點的天文科學旅游文化園,已准備好接待來自全球的天文和科技旅游愛好者。

  貴州省科技廳廳長廖飛說,將來圍繞科普旅游的需求還可建設更多體驗性強的項目,比如利用增強現實(AR)技術,讓游客體驗操控射電望遠鏡工作的樂趣,或利用照片合成方便游客與天眼合影;要通過硬防護措施堵住一切對望遠鏡的乾擾,同時探索軟防護措施來疏導游客的科普旅游熱情。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