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跨30餘地詐騙500餘起 『假冒公檢法』等騙局何以頻頻得手?
2017-09-06 16:58:47 來源:新華社  作者:梁建強、劉奕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武漢9月6日電 題:跨30餘地詐騙500餘起『假冒公檢法』等騙局何以頻頻得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梁建強、劉奕湛

  潛藏境外,假冒『公檢法機關』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精心編寫詐騙『劇本』,層層分工公司化運作,每天撥打電話近千個……在公安部部署指揮下,湖北公安機關成功打掉4個在馬來西亞以假冒『公檢法』、假冒電子商務平臺客服等手段實施詐騙的團伙,從境外抓獲7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7000餘萬元。

  該跨國系列電信詐騙案的成功偵破,實現了自2015年以來中西部省份跨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零突破』。近期湖北公安機關基本偵結此案。

  詐騙分子何以頻頻得手?『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陌生電話號碼背後的跨國騙局

  家住湖北襄陽的宋女士未曾想到,一個偶然間接到的電話,竟是一場電信詐騙的開始。

  2016年4月23日,正值周末,宋女士的手機響了,顯示的是一個陌生號碼。

  『接聽之後,那邊告訴我,我的信用卡在上海消費了8000多元錢,一直沒有還款。』宋女士說,她告知對方自己從未去過上海,對這筆消費並不知情。對方表示,警方會與她聯系。

  隨後,宋女士接到一個自稱為上海市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宋女士卷入一起經濟案件,並由『檢察機關人員』通過網絡給她發了一份『逮捕令』。

  對方主動提示宋女士,可以通過查號平臺對來電號碼進行查詢,以確認『警方』身份。

  宋女士撥打查號平臺電話查詢得知,來電號碼確實為上海公安部門電話,於是信以為真。按照對方『查賬以洗脫嫌疑』的要求,宋女士先後分多次將自己的個人銀行賬戶告知對方,並按照對方的提示在網絡上進行操作,50餘萬元現金先後被對方轉走。

  發現對方不是『查賬』而是在『轉賬』,宋女士這纔意識到可能遭遇騙局,於是向襄陽市襄州區警方報警。

  警方初步偵查確認,對方打給宋女士電話時,采用了改號軟件,來電顯示的『警方』號碼實際為篡改後的號碼,電話的實際撥出地在境外。

  警方開展偵查工作的同時,又連續接到多名受害群眾類似報警,涉及金額數十萬元。

  襄陽公安機關立即成立專案組,多警種協同作戰,並將案情逐級上報。公安部將此案列為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掛牌督辦案件,要求專案組按照『國內斬鏈條、國外循線挖』的部署進行打擊。

  部分臺灣人主導組建『三線聯動』詐騙團伙

  專案組民警通過近三個月深入調查追蹤,確認這一系列案件的主要嫌疑人藏身於馬來西亞,系跨國實施詐騙。

  襄陽市襄州區公安分局副局長楊明全介紹,其主要作案方式為臺灣犯罪嫌疑人利用網上招聘兼職等方式,組織大陸犯罪嫌疑人在馬來西亞組建詐騙話務窩點,利用非法獲取的大量大陸公民個人信息,網絡改號假冒『公檢法』工作人員來電,並以偽造『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文書進行心理恐嚇,進而瘋狂實施詐騙。

  警方調查發現,詐騙團伙分工明確,采取公司化運作,不僅有精心編寫的詐騙『劇本』,還形成了『三線聯動』的詐騙形式。

  其中,一線話務假冒『公安機關』民警,稱受害人身份信息被人盜用涉案,或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的刑事案件等,並告知受害人『涉案地區』的公安機關某單位的報警電話。詐騙團伙使用改號軟件假冒的正是公安機關的報警電話,讓受害人『查詢真偽』後更容易信以為真。

  隨後,通過網絡改號後的二線話務假冒『公安機關』『檢法機關』等向受害人發送精准信息的『逮捕令』『通緝令』,使受害人深信不疑,並在心理上產生恐懼感。

  三線話務人員則專門負責與受害人保持長時間通話,引導受害人進行銀行轉賬,提示受害人通過銀行或是利用網銀轉賬操作至『安全賬戶』等,直至完成詐騙。

  襄州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樊其江介紹,不僅僅發生上述常見的假冒『公檢法』實施詐騙,這伙詐騙分子還假冒電子商務平臺客服實施詐騙,他們通常以非法手段購買消費者網上購物詳細信息後,實施精准詐騙。

  首先,假冒客服人員利用網絡改號軟件撥打消費者電話,稱交易系統出現故障,交易未完成,並詳細報出消費者購買的物品及收貨地址等信息,消費者輕信後,詐騙嫌疑人以退款為由向消費者發送釣魚網站鏈接,從而套取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實施轉賬詐騙。

  『只是想短時間內賺到錢,卻誤入歧途。』看守所中,臺灣犯罪嫌疑人藍某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後悔』。他介紹,團伙以臺灣人為主,並招募部分大陸犯罪嫌疑人,租住於馬來西亞檳城的別墅區,分工進行行騙。『一線話務人員有10多人,平均每天要撥打電話近千個,信息都是網上買來的。』

  臺灣犯罪嫌疑人李某介紹,租住點的室外,安裝了多個攝像頭;從事話務詐騙的人員,嚴格采取封閉式管理,不得隨意離開房間,團伙頭目定期派人運送生活用品。

  74名嫌疑人境外落網去年公安機關累計跨境抓獲1500餘人

  湖北省公安廳反電信詐騙中心主任王志勇介紹,鎖定相關線索之後,專案組民警兵分多路,對國內為詐騙團伙提供電話卡、銀行卡的涉案嫌疑人開展收網行動,民警先後在上海、安徽、福建、湖南、四川、湖北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53人(其中臺灣犯罪嫌疑人21名),收繳作案手機60部,電腦7臺,涉案虛名銀行卡403張。

  與此同時,公安部派員率湖北省公安廳、襄陽市公安局的精乾力量組成的工作組赴馬來西亞開展工作。

  經我國駐馬大使館協調,在馬來西亞警察總署的配合下,2016年10月27日,中、馬兩國警方出動警力百餘人,同時在馬來西亞多個詐騙窩點開展收網行動。其中,在檳城市一豪華別墅內,端掉假冒『公檢法』電信詐騙窩點,現場抓獲2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臺灣嫌疑人21名,大陸犯罪嫌疑人6名,收繳大量作案電腦、詐騙劇本、通訊設備及海量詐騙犯罪電子證據。

  另一行動小組在吉隆坡一民宅內,端掉通過植入手機木馬病毒實施詐騙的窩點,現場抓獲4名大陸犯罪嫌疑人,收繳作案電腦、通訊工具和大量電子物證。

  襄陽市刑警支隊侵財案件偵查大隊大隊長劉文海介紹,藏匿於吉隆坡的另兩處假冒電子商務平臺客服詐騙窩點同樣被鎖定,警方現場抓獲大陸涉案嫌疑人43名,收繳大批作案工具。

  4個詐騙窩點的74名犯罪嫌疑人落網後被警方從境外押送至湖北。警方串並涉及31個省區市的500餘起案件,涉案金額7000餘萬元。

  『經審訊,在馬來西亞抓獲的74名犯罪嫌疑人和國內抓獲的53名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襄州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楊永忠介紹,『目前,案件已基本偵查終結,正准備移送檢察機關。』

  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統一部署,公安機關開展了專項打擊行動。2016年以來,公安部先後赴20餘個國家開展執法合作,搗毀窩點7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600餘人,先後從肯尼亞、馬來西亞、柬埔寨、亞美尼亞、越南、印尼押回200餘名臺灣犯罪嫌疑人,有力震懾了電信詐騙犯罪。

  公安機關提醒,對於以『公檢法』、電子商務網站客服人員等名義打來的陌生電話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進行轉賬操作,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報警。

  相關鏈接:

  機構預警:冒充公檢法詐騙又出編織『人販子』罪名新招數

  網絡兼職日賺500元?揭秘刷單詐騙背後黑色產業鏈

  『購物退款詐騙2017版』已昇級消費者被蒙防不勝防

  20餘萬人被騙57億元杭州中院網絡直播『龍炎電商』集資詐騙案庭審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