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交易年度罰沒額首次破億
行政復議案件激增凸顯規則粗疏
北京大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2016年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案件處罰的罰沒總額首次破億,達3.8億元。這一數字是2015年罰沒金額的26倍,是2011年的111倍。
罰沒總額高企,一方面原因是查處案件的數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罰款幅度大增。此前處罰多為沒一罰一(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為違法所得的一倍),沒一罰三的案件每年只有兩三件,但到了2016年達到21件。
如影隨形。2016年,不服行政處罰提起行政復議的案件激增,首次過百。
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應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規制,進一步細化並公開裁量標准。
罰款金額每3年上一個臺階
證監會9月1日稱,通過對專項行動第三批18起內幕交易案的查處看,當前內幕交易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違法交易金額巨大,涉案金額往往超過千萬元,有的甚至數億元,不少案件達到刑事追訴標准。
與此同時,內幕交易行為被證監會處罰的金額也逐年增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彭冰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一份研究報告——《中國證監會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例綜述》,以證監會自2007年至2016年作出的202份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決定書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系統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內幕交易的涉案金額、查處數量均為歷年之最。
《報告》作者張翕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說,就數量而言,2016年、2014年、2013年處罰數位於十年來的前三位,2016年最多。就處罰金額看(排除2013年光大證券烏龍事件被罰5.2億元),2016年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案件處罰的罰沒總額已逾3.8億元,是2015年罰沒金額的26倍,是2011年的111倍。
就個案的罰沒金額分析,2016年個案平均近700萬元。按罰沒金額多少排序,考察每年金額靠前的二十份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在450萬元以上的,2013年3份,2014年2份,2016年有15份。
『從更長遠的縱向梯度來看,2007-2009年每年罰沒金總額均為十萬級,2010-2012年每年罰沒金總額均為百萬級,2013-2015年每年罰金總額均為千萬級,而2016年的罰沒金總額則達到億級。幾乎每三年增長一個量級。』張翕說。
從證監會處罰力度看,沒一罰三最多的年份是2016年,21件;2015年1件,2014年3件,2013年2件,2012年1件,之前年份均無。從這十年處罰書看,2016年沒一罰一的案件數量十年間排名第三,沒一罰二的案件數量排名第二,沒一罰三的案件數量排名第一。
張翕說:『由此看出,2016年不僅沒一罰一案件數量多,最重要的是沒一罰三案件數量名列前茅,數量遠超往年,表明證監會處罰力度加大態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