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具有兩千年開采史的漢白玉礦關停 為故宮采石地
2017-09-05 15:57:0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具有兩千年開采史的高莊村注銷采礦證,全面進入生態修復——最後的漢白玉礦關停建公園

  漢白玉遺址公園全景效果圖。高莊村供圖

  通體潔白無瑕、質地瑩潤細膩,產於房山區大石窩鎮高莊村的漢白玉名聞遐邇。如今,具有兩千年漢白玉開采史的高莊村主動封停礦區,並向本市及房山區國土部門申請提前4年注銷采礦證。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房山區最後一家封停的非煤礦區,該村采礦證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注銷。目前,該村正依托采礦區遺留礦坑,綠化修復生態,並轉型打造成一座漢白玉遺址公園。

  大石窩鎮地處房山西南丘陵地帶,高莊村位於大石窩鎮中部,是國寶『漢白玉』的故鄉。故宮、頤和園、天壇、盧溝橋、十三陵等所用漢白玉石材,均取自該處。

  昨日下午,一拐進高莊村,記者便見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皆為漢白玉雕刻廠。右轉進入一條窄得僅容一輛車通行的泥土路,目之所及均為一垛垛潔白石材,蔚然壯觀。

  ▲廢棄的漢白玉礦坑湧出山泉水。

  順泥土路西行約一公裡,道路左側一塘碧波突然闖入眼簾。溫潤如玉,天光雲影,細波粼粼,四周的白色崖壁險峻清奇。『這兒是挖漢白玉後遺留的礦坑,深70米。這水是從礦坑裡湧出的山泉,水溫14℃,冬暖夏涼,現已深50米,再過兩天就能湧滿池塘。』大石窩鎮鎮長朱華俊介紹,晴天泉水能見度極高,『乘船下水,可看見坑底采挖漢白玉留下的鋼?印。』

  在今年72歲的村民高景元眼裡,該村的變化不僅僅是大礦坑變成了泉水湖,他感覺村裡環境又回到了自己兒時的模樣,『那時村裡有5個泉眼,一年到頭不斷湧水,冬暖夏涼,我小時候老在泉水裡泡澡、抓魚。』

  老人說,最近幾年,隨著大型機械進山采挖漢白玉,挖山抽水,越采越深,泉脈都給挖斷了,泉水乾了,泥沙淤積,垃圾、雜草遍地。晚上,采挖機械的巨大轟鳴令村民半宿睡不著。車輛載著上百噸石材跑,軋壞了泥土路,路上浮土有30厘米厚,西北風一吹,全村烏煙瘴氣,『曬的衣服上落滿土,院裡種棵花,葉子、花上也全是土。』

  去年漢白玉采挖一停止,村南的泉水河,以及村子南側的5個泉眼,便開始『汩汩』冒水了,『村南的泉水河有半米深,三四個泉眼噴的水也有半米多了,現在村裡是溝滿河平。』老人感慨。

  去年底,繼先後關停70餘家漢白玉礦之後,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房山分局、大石窩鎮及高莊村村委,決定提前停止漢白玉采礦,並申請注銷至2020年12月15日纔到期的采礦證。

  『保護生態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配合,堅決不能再「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糧」。』大石窩鎮高莊村黨支部書記高繼金稱。

  村鎮召集8個采礦班組負責人開會,開全體村民大會,並要求黨員、乾部帶頭退出。去年底,今年46歲的一號礦班組負責人高明福帶頭,將采挖設備全部退出采礦區。他對記者說,其開采礦山17年,將村民工資從每天20元漲到200元,本來有些捨不得。但是,再大的金山銀山也遲早給挖空,『我一聽停止開采後,還要建礦山公園,特別高興,這就是要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

  如今,佔地約2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的漢白玉遺址公園已初步完成規劃。規劃方案顯示,該公園將利用遺留的礦坑原貌,依托多變的山體地形,建成包括『石雕體驗』、『水上樂園』、『摩崖石刻觀賞』、『都市農業體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礦山公園。在這裡,游客不僅能和兩千年來的漢白玉文化親密接觸,可親手拿起工具,體驗『敲、打、滑、拉、安』漢白玉雕刻技藝,還可觀賞摩崖石刻,體驗都市農業。

  昨日,已同礦山打了25年交道的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房山分局副局長魯永來告訴記者,該處滿目瘡痍的山體還將全面進入生態修復,補上新土,綠化美化,最終長期恢復該區域的水資源及生態。(記者張淑玲)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