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侮辱國歌或被追究刑責——聚焦國歌法三大看點
2017-09-02 06:53:19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愛國情感融入血液:國歌列入中小學教材

  2008年,『5·12』大地震中,三年級學生許中政和許多同學一起被埋在廢墟下面,在漆黑的廢墟中,年幼的許中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每天都要唱的國歌,通過唱國歌來轉移注意力,為自己加油鼓勁,等待救援。同樣被埋的同學聽到後,也同許中政一起唱了起來。

  『後來聽說是搜救人員聽到了廢墟下的國歌聲,纔把我和同學們救了出來,可以說是唱國歌救了我們一命。』即將步入大學學堂的許中政回憶說,他們從小接受教育就是國歌一奏,立正、肅穆,這是對行為的規范。為國歌制定法律更利於維護國歌的地位、維護國家的形象、增強人們的愛國之心。

  國歌法明確,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學唱國歌,教育學生了解國歌的歷史和精神內涵、遵守國歌奏唱禮儀。

  校園裡,孩子們在操場上正自由活動,國歌突然響起,所有孩子們都自發停下腳步肅立……前段時間,這樣一段視頻紅遍了網絡,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一些法學專家表示,將國歌列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必修課,可以使學生們反復重溫民族的屈辱與榮耀,有助於其對國歌注入更深刻的理解、更濃厚的情感,進而埋下愛國主義的種子。

  『在校園、奧運賽場、邊防哨所……每次奏響的國歌都是對祖國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禮贊。』國歌展示館館長楊春霞說,國歌是代表國家的歌曲,是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國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勁旋律,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青少年學習國歌的歷史,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國家苦難史,有利於激發廣大青少年信念更堅定、理想更遠大,肩膀有擔當、行動有力量,不辱使命、奮發進取,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執筆記者劉奕湛,參與采寫記者羅沙、熊豐、丁靜、荊天、劉坤、黃安琪、潘旭、陳傑)

  圖表: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線譜版)新華社發

  圖表: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簡譜版)新華社發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