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即將舉行,這再度成為國際輿論熱議的焦點。境內外媒體積極探討『金磚+』模式的世界性意義,其所釋放的金磚合作的積極效應也在逐步深化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主場外交盛況空前,『含金量』不斷提昇背後更為深層的含義是國際話語權的提高,國民在輿論場中所表現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境外網民對中國印象的提昇,均成為『中國方案』『中國擔當』在國際輿論場中大放異彩的重要表現。小智在金磚峰會前通過大數據梳理出這次廈門會晤的五大熱點,請聽我一一道來。
熱點一:『金磚+』
開啟對話新模式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
相比歷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本次金磚『中國年』的預熱期全球新聞報道數量已遠遠超過歷年全球新聞報道總量。通過關鍵詞檢索,發現9年來有關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新聞報道走勢與中國國際話語權新聞報道走勢基本一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不斷參與國際事務並發揮重要作用。此次金磚會晤的主題是『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闢更加光明未來』,新華社8月30日報道指出『金磚+』必然帶來『機遇+』,有效引導了國際輿論走向。

從新聞報道趨勢圖可以看出,前七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平均新聞條數在1萬篇以內,第八次新聞報道超過2萬篇,第九次預熱期已近9萬篇,熱度陡昇體現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高度認同與深切期許。分析發現,合作、市場、投資、創新等展現金磚國家親密伙伴關系的詞匯在報道中出現頻次較高,且這些詞匯擁有動態、前瞻等特點。
數據顯示,經貿合作方面,從2006年到2016年,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2%上昇到23%,貿易總額比重從11%上昇到16%,對外投資比重從7%上昇到12%,分析指出『金磚+』或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新模式。中國制造在合作共贏中展現實力,監測顯示地鐵、輪渡、卡車等中國企業助力的基礎設施建設頗受媒體青睞,『新四大發明』的進化論也讓中國新生活方式加速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