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實現天然林管護全覆蓋
2017-08-31 23:18:27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歷經近20年的休養生息,長江上游生態正在得到修復

  ●四川森林覆蓋率達到36.8%,到2020年提昇到40%

  ●到2016年底,四川天保資金累計投入384億元

  ●今年,四川將天保公益林建設項目向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和藏區88個貧困縣傾斜,重點安排在建檔立卡貧困村

  ●天保工程面積最大的四川省,2016年接待生態旅游2.6億人次,實現生態旅游收入770多億元,帶動社會收入1790多億元

  在國家實施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19周年之際,記者近日深入四川、雲南、貴州、重慶、湖北、西藏等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區采訪發現,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上游各地更加積極探索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民生得到發展,生態屏障已初步建立。

  最嚴格保護

  山綠了水清了

  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定,長江上游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並於同年9月1日在四川啟動試點,2000年正式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

  目前,重慶全域、四川除成都主城區外、貴州除黔西南州以外,均在天然林保護范圍內;雲南實施范圍佔到國土面積的60.98%,湖北省涉及28個縣(市、區),西藏的芒康、江達、貢覺3個縣因為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流域也被納入保護之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游各地對天然林的保護力度更大、更嚴格。2014年3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關於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定》,將天保工程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同年9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湖北省森林資源流轉條例》,明確規定『生態公益林不得流轉』,為公益林建設提供了法制保障。

  四川全面建立完善由縣(森工局)、鄉鎮(林場)、村(組)和管護站點組成的森林管護組織體系,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考核和獎懲,實現天然林管護全覆蓋。西藏繼續加強對天保區近2000萬畝天然林的有效管護,通過核發人員上崗證、巡山記錄卡,切實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春華秋實。據初步統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天保區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2016年底四川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2%;湖北天保區林地面積從8826萬畝增加到934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6.57%,4年,增加了5.25個百分點;四川森林覆蓋率達到36.8%,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昇到40%。

  最有力的保障

  林區群眾保護意識普遍增強

  天然林保護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後,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使林區企業、職工和林區農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

  到2016年底,四川天保資金累計投入384億元,雲南170多億元,貴州80億元,重慶近60億元,湖北超過40億元。西藏雖只涉及3個縣,但累計投資也達到11.8億元。

  四川夾金山林業局局長陳守廷介紹,國家每年撥給他們的天保資金1980萬元,佔到全局人工開支的80%。阿壩州小金林業局局長鍾奇志說,自2011年11月小金林業局棚改住房與商業用房並軌建設啟動以來,該局已有378戶林業職工和涉林人員喜遷新居,戶均住宅面積80平方米。據四川省林業廳統計,四川省已累計實施國有林區棚戶區和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34261戶,累計投資超過24億元,其中國家和省裡投資9.47億元。

  四川省林業廳介紹,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在四川惠及2400多萬人,『十二五』期間,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共下達補償金53.5億元;2016年至2017年,兩級財政已下達補償金24.8億元。

  長江上游各省份還創造性地將天保工程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今年,四川將天保公益林建設項目向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和藏區88個貧困縣傾斜,重點安排在建檔立卡貧困村。西藏將天保工程提標資金與自治區下達的昌都生態脫貧資金進行有效整合,以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招聘2萬多名貧困村民擔任護林員。

  隨著林區民生的極大改善,尤其是對貧困群眾的托底保障,林區百姓不僅更加重視天然林保護,動植物保護意識也大大增強。2015年9月的一天,一只成年大熊貓蹣跚地走入四川寶興縣中崗村農戶唐國華的蜂箱群中,慢條斯理地『品嘗』著蜂蜜,然後又在唐家的屋檐下睡了一覺,次日清晨纔大搖大擺地離開。這個過程中,唐家人一直沒有驚動這位『不速之客』。

  最生動的實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砍樹到種樹,再到護樹,成千上萬的林業職工和林農實現轉型發展,安居樂業。

  記者采訪發現,各地依托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種植養殖、森林康養等林下經濟,逐漸走上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的共贏之路。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天保工程面積最大的四川省,2016年接待生態旅游2.6億人次,實現生態旅游收入770多億元,帶動社會收入1790多億元。

  森林康養產業在長江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周邊山區也方興未艾。夾金山林業局擁有青衣江源和神木壘兩個森林康養示范基地。一年四季都有人來,一些游客一住就是兩個月。

  森林康養已成為林業發展的新業態。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馬平介紹,從2014年底四川提出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到目前已建成森林康養基地63處。2016年森林康養產業實現總產值超過300億元。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在采訪中,許多地方政府官員、林業專家和林區群眾都向記者表示,天然林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只有推動林區經濟由『輸血扶持型』向『造血發展型』轉變,形成良性循環,天保工程纔會根深葉茂,行穩致遠。新華社記者儲興華周相吉周文衝

  (據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