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黃金水道上的『鏗鏘玫瑰』
——記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揮中心計劃編制員羅靜

工作中的羅靜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穩步推進,黃金水道的三峽河段過閘需求與日俱增,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天有近450艘船舶等待過閘。
三峽河段,船舶過閘,分秒必爭。
為船舶過閘『爭分奪秒』而努力的人中,有一個叫羅靜。她總結出的『預排檔、細排檔、精排檔』的排檔法,將每閘次船舶過閘時間平均縮短12分鍾,每年可多過876閘次,多通過貨物400萬噸以上,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6億元。該排檔法命名為『羅靜排檔法』,代表了當今世界樞紐通航管理的最高技能水平。
羅靜在三峽葛洲壩樞紐河段從事通航指揮工作近20年,被譽為黃金水道上的『鏗鏘玫瑰』。她先後榮獲『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建功立業標兵暨三八紅旗手』、『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201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4年獲中華技能大獎;201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工作者;2016年當選『感動交通年度人物』。
『羅靜排檔法』——快速過閘的『金鑰匙』
三峽工程宏偉壯觀,規模大、總水頭高、技術復雜,船舶過閘需要翻越40層樓的高度。
2003年6月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
那夜,一艘長198米,寬32米的大型客船要通過船閘。事隔十餘年,羅靜仍對這兩個數字記憶猶新。按照以往『大船先走,小船後走』的經驗,羅靜安排大客船先進入到閘室。客船開得小心翼翼,非常緩慢,一同過閘的兩艘小船只得無奈跟在後面。這使緊隨其後過閘的船員火冒三丈,不停地通過高頻和電話催促,罵聲連連。羅靜心急如焚坐立不安,恨不得下去推著船走,但卻又無計可施。最終,這一閘足足過了6個小時!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羅靜,由此,她帶著堅定的決心,踏上了尋找調度船舶最佳方法的『征途』。在此之後,羅靜每次值班都要記下經自己手過閘的所有船只的型號、長寬高、吃水深度等信息,以及閘門開合、進水放水等過閘流程所需的精確時間。就這樣,400餘天的工夫,她記滿了整整7本16開大小的厚筆記本。
點滴的累積終於看到了成效。
每逢羅靜當班,過閘的船舶又快又多,8小時的班,別人過兩三閘船,而她卻能過四五閘,而且對班的調度室員工都非常樂於與她合作,船方對其工作也是贊不絕口。這一切都得益於羅靜經過長時間摸索出的『預排檔,預通知,精排檔』的方法。2004年10月,三峽局將該方法在三峽和葛洲壩兩大船閘中加以推廣,同時,交通運輸部將其正式命名為『羅靜排檔法』。
『羅靜排擋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預排檔』,綜合考慮船舶航行計劃、船舶操縱性能、通航環境等諸多因素,經科學運算和預測,作出最佳進閘順序安排;然後『預通知』,確定排檔方式後,提前明確通知船舶具體進閘時間及靠泊位置,讓船舶做到心中有數,進退有序;最後『精排檔』,船舶正式進閘時,根據船舶實際、氣象水文等情況細致指揮,引導船舶快速、安全過閘。
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羅靜排檔法』被全面推廣運用。2011年,三峽船閘年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為沿江經濟帶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一條『水上高速路』。
今年初,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三峽船閘年通過量為1.305億噸,超過三峽船閘設計年通過量的30%,較2015年增加104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作為老船閘人的女兒,在這片生我養我的三峽水域指揮船舶,讓他們快過閘、過好閘,一直是我最大的光榮與夢想。』羅靜常常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