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三家企業的業務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有利於做大做強文化企業,對於文化產業回歸實體經濟、促進文化『走出去』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
發揮協同效應
藝術品經營與拍賣、演出與劇院管理、影院投資,構成保利文化集團的『三駕馬車』,而保利文化又是保利集團國際貿易、房地產開發、文化藝術經營、資源領域投資開發、民用爆炸物品產銷及相關服務五大板塊中的重要內容。
『保利集團合並中輕集團、中國工藝是企業發展內部合並要素決定的,有彼此產業鏈的互補,有合理性。』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分析,中輕集團擁有科技與產業化、工程服務與裝備、國貿與投資三大業務,具備領先的科技與工程服務能力,有利於保利集團的國際貿易和資源領域投資開發。而中國工藝從事工藝美術原材料開發利用、產品研發生產,相關貿易、綜合物流及服務,能配合保利文化原有的藝術品相關業務,進一步增強保利文化的實力。
保利集團表示,將以重組為契機,明確戰略定位、業務布局和發展規劃,構建有效的業務運行體系,切實發揮協同效應,充分釋放重組紅利,實現『1+1+1>3』的整合效果。
做強文化產業實體經濟
『三家文化央企重組,在此起彼伏的文化產業並購重組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學院院長魏鵬舉注意到,近年來文化企業並購重組十分活躍,2015年文化傳媒行業披露並購規模176.4億美元,披露並購案例276起,較2014年分別增長64.15%和16.95%。2016年上市公司涉足文化傳媒行業並購重組事件119起,披露金額940億元。
近年來的文化企業並購,熱度較高的多在影視、游戲、數字營銷、VR等領域。但這些文化企業的『盤子』相對較小,容易被資本操控,所以並購中魚龍混雜,炒作題材、投機套利現象時常引發社會負面評價。『不按市場規律和產業價值來進行資本運作,只是炒概念,最後做不好產業,只能把風險轉嫁給廣大股民。』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直言,如果大部分所謂投入文化產業的資本都去炒股票、炒郵票、炒影視,形成資本泡沫,而不是用來切切實實投入到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充斥投機主義者,這是十分危險的。
『從炒概念到講規律,並購重組要回歸實體經濟,支持文化企業做強產品和服務。』魏鵬舉指出,『這三家文化央企的重組將是一個良好的示范,有利於在工藝美術品生產、藝術品經營與拍賣服務等方面整合資源,做強文化產業的實體經濟,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