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17年,是金磚機制的『中國年』,金磚合作也將啟動第二個十年新征程。面對當前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全球治理赤字,以金磚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作用至關重要。中國作為主席國,在理念和形式上創新,探索廈門會晤『金磚+』模式。『金磚+』,『加』什麼?作為中國今年舉辦的第二個主場外交活動,本次峰會,又將如何讓更多『中國方案』轉化為『國際行動』,來提昇發展中國家話語權?一起來看今天的《解碼金磚》。

央視記者趙超逸
近年來,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都傾向於選擇在風景秀麗的港口小城舉行,向世界展現新興市場國家的活力。像是2013年的南非德班、去年的印度果阿,還有今年的中國廈門。
這座中國東南沿海的海濱城市,有著『海上花園』的美譽,也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歷史上,廈門就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而今天的廈門,又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30多條空中航線、80多條海上航線以及中歐班列從這裡伸展向世界。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局勢動蕩不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在這些挑戰下,走過十年光陰的金磚國家合作之帆,將如何從廈門再出發,駛入第二個『金色十年』?國際社會充滿期待。

距離金磚廈門會晤召開還有不到一周,會務志願者們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已經做好准備。『接棒』主席國以來,中方為完善金磚合作機制提出了多項倡議,在金磚國家框架下共計舉辦了80多場活動,涵蓋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專業領域部長會議到工作組會議等各個層級、多個領域,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並提高金磚經貿合作的效率和執行力。政治安全、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三輪驅動』,為廈門會晤進行成果准備。
中國上一次擔任金磚主席國是在2011年,那一年,南非正式加入,代表非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聲,金磚成員由四國增加到五國。而今年,中方又在辦會理念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采用『金磚+』的拓展模式,擴大金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朋友圈』,力爭將金磚構築成南南合作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