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際化開放型機器人利益共同體
——來自世界機器人大會與會者的觀察和思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需求
『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橕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示,近五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速,今年1至7月共生產工業機器人7.16萬臺,同比增長57%。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成長起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優秀企業,在東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區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同時,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取得較好回報。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需求。』苗圩指出,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昇級的關鍵時期,制造業面臨從數量擴展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過程中,中國將始終踐行開放發展的理念,深化機器人領域的互惠合作,以現有的雙邊、多邊機制為依托,鼓勵國內外企業、機構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務實合作,建立國際化、開放型的機器人利益共同體。
(光明日報記者劉坤)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參展廠家在演示智能控制設備。新華社發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
中國正從機器人應用大國邁向創新大國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35%,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7.2萬臺,約佔全球的1/4,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表示,隨著我國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控制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在機器人零部件領域也取得了部分優勢。『當前,中國創新能力持續提昇,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正在由機器人應用大國向創新大國邁進。』他說。
在張伯旭看來,機器人產業處於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變革前沿陣地,綜合運用了傳感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等前沿技術,直接引發了新制造模式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以及智能經濟的發展壯大。『如果說蒸汽機是工業時代的標志,發電機是電氣時代的標志,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那麼機器人就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標志。』他說,目前僅北京就擁有人工智能企業240多家,專利申請數累計7841項,並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聚集了百度、航天雲網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在機器人關鍵部件等領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了數十家專業技術聯盟。『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將達到600億元以上,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操作系統及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光明日報記者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