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道 英媒稱,人類血漿制品貿易這一貌似不大可能的跨太平洋貿易正在中美之間蓬勃發展,中國大量的肝髒疾病提振了對這種維系生命所必需的液體中所含蛋白質的需求。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1日報道,血清白蛋白由肝髒自然產生,可通過『分離』捐贈血漿獲得,血漿為血液的液體成分。中國的血漿通常依賴進口,這推昇了海外出口商的銷售。
分析師表示,中國患者去年消費了約300噸血清白蛋白,約佔全球總消費量的一半,其中約60%為進口,而且這一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自國家規定的每10克378元人民幣的價格上限於2015年被廢除以來,血漿在中國的價格已上漲至每10克430元,意味著中國國內這塊市場每年的價值約為19億美元(約合126億元人民幣)。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同表示:『中國消費量高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是肝病大國。』世界衛生組織數字顯示,中國約有1億人患有某型慢性肝炎,他們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人群。
中國去年采集了約7000噸血漿,不到美國3.1萬噸采集量的四分之一,這推昇了中國國內血漿制品的價格,中國的血清白蛋白供應商已被海外競爭對手以低價搶走了生意。
招商證券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的CSL是主要海外生產商,佔中國進口量的36%,美國的Baxalta和西班牙的Grifols分別以32%和20%的份額位列其後,這三家公司的血漿采集中心都大多位於美國。
CSL報告稱,2016年在華血清白蛋白銷售額年增長達35%,公司的目標是今年在華銷售額達到6億美元。CSL美國子公司傑特貝林大中華區總經理楊偉榮表示:『血漿制品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供應。』
CSL今年以3.52億美元收購了中國血漿分離企業武漢中原瑞德生物制品公司80%的股權,這令它能夠進入快速增長的其他血漿制品市場,比如免疫球蛋白市場,目前北京方面還不允許進口該產品。
楊偉榮承認說服中國人獻血很難,稱血清白蛋白的價格依然會保持高位、免疫球蛋白的『定價也會有所上漲』。
報道稱,有一項繞開獻血的計劃或許可以抑制血漿制品的價格。上月,中國最高藥品管理部門對一個29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表示了支持,該項目要將人血清白蛋白移植入水稻種子、把人血清白蛋白『種』出來。該管理部門表示,初步試驗顯示該方法『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