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山寨『大學新生群』現收費、詐騙情況 多所高校回應
2017-08-27 07:1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張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將普通群名改為新生群,招攬發廣告者賺提成

  付費進群頁面顯示將錢轉給群主

  8月以來,錄取通知書相繼到達『准大學生』手中。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去『新生群』裡『抱團取暖』或諮詢學長、學姐,成為不少新生的首選。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QQ平臺上,包括北京、黑龍江、吉林等地山寨『新生群』亂象頻出。有人建群後,向2017級新生每人收取數元入群費;還有人瞅准新生,將已有的普通群改名為『2017級新生群』,吸引新生入群,在群裡發兼職廣告賺取提成;或以學長、學姐名義,騙取新生錢財。

  對此,多家高校提醒稱,一旦山寨『新生群』出現強制收費情況,可以及時與學校的老師聯系。如果涉嫌詐騙和敲詐勒索,可以直接報警。法律界人士則表示,假借某某高校『2017級新生群』之名,吸引新生進群後,對新生行騙的人,可能涉嫌詐騙罪。

  事件

  山寨『新生群』以大學名義收費

  近日,南開大學被指出現『借該校新生群名義,向入群新生收費』的現象,引發關注。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13日,在一個名為『南開大學2017新生總群』的QQ群中,管理員發布通知稱,『擬定收取群費,每人每月5元』,表示收取的費用將用來『進行內部建設』,具體為:購買2000人的群權限,支付給(辦講座的)主講人報酬,給建設小組的工作人員報酬等。

  隨即,這則『每人每月收取群費5元』的消息,引發群內學生質疑。有學生詢問該群是否為學校『官方新生群』,也有人詢問發布消息的管理員是否為該校學生,以及收費是為了提供服務還是欺騙新生。

  對此,近日南開大學在其官微上發表聲明稱,『經向輔導員核實後,發現為騙局』。聲明中提醒稱,該校『目前尚未建立官方的新生總群(包括QQ群、微信群),部分學院在校生本著熱情友好的初衷建立諸多新生交流群為學生答疑解惑,無論是教師、學長學姐的在線答疑,還是學校通過官方途徑發布的網絡課程都是免費的。凡是要求收取入伙費、內容費等的個人,都是詐騙。有時雖金額較低,但也會助長犯罪氣焰,因此請各位同學謹慎辨別,避免上當』。

  現象

  眾多山寨『新生群』現收費、詐騙情況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打著高校『新生群』名義,進行收費、騙取新生錢財的QQ群不在少數。北青報記者隨機檢索發現,不少名為『2017級新生群』的高校QQ群,在加入之前需要付費,收費從1元至6.6元不等。

  即將就讀北京郵電大學的『准大學生』王立(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所在的一個『2017北京郵電大學新生』QQ群,近日被改成了收費群。『這兩天看群裡聊,纔發現,現在對入群的新生要收費6.6元,已經有好幾個17級的新生,都說付了錢纔進來的。』王立告訴北青報記者,有管理員自稱收費『是為了防止無關人員進群』,但他說『(不想付費的)可以私信群主或管理員,證明身份後進群』。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上述QQ群自稱為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群,『群介紹』中稱,『這裡是一個北京郵電大學群,大家都很熱心地解答疑惑』。隨後,北青報記者聯系群主,表明自己系該校2013級學生的身份,詢問能否進群,但群主表示『付費纔能進群』。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支付頁面,有提醒稱『5分鍾內退群將退費,入群費用直接轉至群主賬戶』,但北青報記者付費進入群聊界面後發現,自己被設置『禁言5分鍾』。

  王立還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群成員的追問下,群主自稱,已經收取了十多名新生的費用,但他自稱設置成付費,『目的不是靠這個賺大錢』。此前,群主還曾向群內成員承認,把該新生群賣給了一個賣卡的,『算打廣告,我賣的廣告位』,但這些錢款的去處,群主並未交待。

  在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發現,除了這個群之外,QQ群名為『延邊大學2017新生群』、『黑龍江大學2017新生群』等新生群,也都設置成付費數元纔能進群。有群主解釋,收取的這筆費用是(群主的)『生活經費』。

  騙局

  將普通群改名為『新生群』後行騙

  此外,北青報記者發現,一些自稱某高校『2017級新生群』的QQ群,雖然不設置收費進群的『門檻』,但入群後,存在諸多亂象。

  今年讀大二的周雨(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加入新生群後,曾有群內的一名自稱是她老鄉的學姐,自稱充不上話費,讓周雨『幫忙交一下,之後還她』,熱心的周雨便給『學姐』交了50元話費。『但這個錢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樣,回不來了。之後問她要,她卻說那時候自己被盜號了。本來進新生群,看到學長、學姐都是很信任的,沒想到有這樣騙人的。』另據安徽當地媒體今年7月報道,安徽工程大學大一學生小王在『新生群』,被『老鄉學長』請求幫助刷單,後又被請求幫助貸款,隨後收到多家貸款機構催款短信,至此發現累計被騙5萬餘元。

  除了騙取錢財,另一類亂象同樣值得警惕。北青報記者添加的多個高校新生群中,出現不少以學長、學姐名義,發廣告稱高薪招聘刷單員、各類兼職的QQ群。一名操作多個新生群的群主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群,原本就是廣告群,『發兼職廣告、做貸款、租房以及淘寶刷單等』。

  她稱,為了讓這些廣告群有更多的人進來,每年高考結束後到9月份開學前這段時間,他們會把群名稱改成『新生群』,『比如今年就改成「(某某高校)2017級新生群」,這樣,進來的新生以為是學校的群,對我們會比較信任。如果發廣告後,有新生做了兼職什麼的,我們可以拿提成,有的單子一個人能提100元』。

  這名群主還透露,今年的新生群名稱,在開學後可以一直延續,『到明年招生季的時候,再改成「2018新生群」。』他還透露,因為建高校新生群的人沒有限制,『可以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是其他人』,所以一般不會引起新生懷疑,『就算被質疑了,把個別新生踢出群,也不會有很大影響』。

  回應

  多所高校表示未設官方『新生群』

  8月26日,北青報記者致電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詢問該校一『新生群』出現收費入群一事,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該校『從來沒有建立過這種官方QQ群供學生交流。對於群裡有自稱學姐學長的人,學校也無法確認。』校方提醒稱,開學後學校會開展一系列入學教育,但『開學之前,沒有建立供新生交流的這類渠道』。同時,延邊大學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也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校『沒有建立過供學生交流的官方QQ群』,並提醒學生注意這些打著學校名義的『新生群』內,可能出現騙局,『一旦出現強制收費的情況,可以及時與學校的老師聯系。如果涉嫌詐騙和敲詐勒索,可以直接報警』。

  觀點

  法律人士稱或涉嫌詐騙

  對於有人假借某某高校『2017級新生群』之名行騙一事,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表示,根據《刑法》等相關規定,『如果這些打著高校名義發廣告、騙新生的行騙者,其違法所得達到3000至10000元以上,則可能涉嫌詐騙罪,可以直接報警。數額達不到刑事案件標准的,可以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涉嫌詐騙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文/本報記者張雅見習記者佟曉宇

  實習記者張曜麟劉思佳秦欣玥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