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砥礪奮進的五年】江蘇宿遷『管道裡的民生』:『生態窪地』華麗變身『環保高地』
2017-08-26 21:29:04 來源:宿遷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宿遷網訊(記者張琥)這裡曾是一個『有色、有味』的地方,黑乎乎的廢水悄然流淌,難聞的氣味直刺鼻腔。

  而今,這裡黑水難尋、臭味不再,金魚在水中暢游,人們盡情呼吸。

  這裡就是江蘇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

  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的轉變從2012年開始,法寶是『一企一管、一企一測、一企一策』。經過整治,昔日的『生態窪地』華麗變身為『環保高地』。

  一企一管

  企業生產停產,管道說了算

  走入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儼如走入一個『管道的世界』。地下埋的、牆上攀的、空中架的,不同的管道有著不同的用途,但有一種最為特殊,園區61家企業都有,企業生產或是停產全由它決定——它就是企業的排污管道。

  在宿遷聯盛科技有限公司廢水處理中心,記者看到排污管道上的監測設備正常工作,時刻檢測經過處理的廢水各項數據是否達標。

  『對於排向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廢水,我們提前進行檢測,重點做好COD、氨氮、PH值等數據分析。如果廢水到達園區污水處理廠後,被那裡的監測系統檢測出數據不達標,監測系統就會自動關閉企業的排污系統,廢水將無法排出,企業只得停產。』宿遷聯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說。

  高標准的廢水排放要求,讓企業倍加重視廢水處理工作。

  在宿遷聯盛科技有限公司,王勇主要負責安全生產和環境監測工作。盡管該企業有供熱、供水、供氣等多種管道,但他最關注的是排污管道。

  『一次不達標就得停產,園區相關部門開出的最低處罰標准是5000元,並要求及時整改,啥時數據達標了,啥時纔能繼續生產。』王勇告訴記者,該企業正在進行廢水處理設施昇級改造,目前已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

  一企一測

  廢水處理達不達標,金魚最有發言權

  排出的廢水是否達標,關系著企業能否正常生產。為確保相關監測工作公平、公正,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聘請了第三方監測機構。監測空氣質量、水質是否達標,是園區環境檢測監控中心技術員宋起航的工作。『目前園區生產企業有61家,我們就監測61家,一家都不能漏掉。』宋起航說。

  在園區一企一管工程1號集水點的監測大屏上,有一個閘閥標識正在閃爍。『監測系統檢測出這家企業排出的廢水COD數據不達標,便在第一時間關閉了企業的排污系統。我們電話告知企業,「排污系統已經關閉,請立刻停止生產」。此外,園區環保工作人員會立即上門查找不達標的原因。』宋起航說。

  一企一管工程1號集水點和2號集水點匯集了園區所有企業排出的廢水,專廠專線,確保廢水不混淆、責任理得清。據了解,一企一管集水點工程於2014年4月全面完工,經過企業處理達標的廢水,將流入宏信工業污水處理廠進行再次處理。

  那麼,這些廢水如何處理,處理得咋樣?相信金魚最有發言權。

  在宏信工業污水處理廠院內有一個水池,水池內水體清澈,金魚游上游下,流入水池的水取自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出的水。『通過養金魚的方式對處理後的水進行生物監測,是因為金魚對水質要求較高。這種方式最直觀、最有說服力。』該污水處理廠一位負責人說。

  『經過多年持續改造,我們鋪設了近100公裡的排污管道,每年處理廢水近700萬噸。園區采取企業預處理+一企一管達標監管+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模式,廢水治理實現了全程可監管、可控制、可跟蹤的預期目標。』園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葉翔說。

  一企一策

  量身打造整治方案,科學更節約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生態立園是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始終堅持的方針。

  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委托南京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編制環保專項整治方案,對園區和企業開展現場摸底調研,於2016年4月完成企業一企一策調研報告和園區總體整治方案編制,並通過分批召開環保專項整治交辦工作會,依法采取『限期治理一批、停產整治一批、取締關閉一批』等措施開展環保專項整治。

  根據個性化方案督促企業整改,要求達標一家、驗收一家、復產一家,這一做法不僅使園區環境得到改善,也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認可,並作為典型進行推廣。

  實施一企一策,不僅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也充分考慮到園區的整體情況,從而幫助企業減少相關投入。園區一家印染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處理印染企業的廢水,按照慣例需要購買酸性藥劑進行中和。因為園區其他企業會產生酸性廢水,污水處理廠通過對不同企業排出的廢水進行中和,從而幫助企業省下了一大筆費用。

  葉翔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環保整治方案,園區也有自己的環保整治方案,正是這些量身打造的整治方案,讓企業的廢水、廢渣、廢氣得到專業化處理,確保『三廢』排放與處理能力全部達標。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