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不當『吃瓜醫生』的要求並不高
2017-08-25 11:09: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喬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自媒體時代,監督真是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自己成為『新聞人物』。據媒體報道,病人還在手術臺上拔牙,陝西省鎮安縣醫院口腔門診診室幾名醫護人員便聚攏在手術臺旁吃起了西瓜,而這一幕『恰巧』被網友拍了下來,並且放到了網上,一時間引發了關注。8月19日,鎮安縣醫院做出決定:對涉事科室和個人進行全院通報批評,責令分管院長在班子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

  一位醫生正在忙著做手術,病人在手術臺上忍受痛苦,旁邊醫生在肆無忌憚地吃瓜……這樣一組畫面形成的強烈對比,很容易讓人在情感上作出選擇,也很容易讓這一事件再次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導火索。

  毋庸置疑,這只是一件小事。也正因為是小事,纔讓人倍感遺憾。回想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醫患矛盾,從大數據上講,又有多少是因為出了醫療事故這樣的大事呢?醫患關系其實沒有那麼復雜,很多時候患者為醫生感動,往往只是一個細節,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次親切的握手,就有可能帶來『十裡春風不如你』的溫情。反之,可能就是醫生的一個不經意舉動,有時甚至是眼神不那麼和善,從而埋下了矛盾的種子,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源頭。

  有人認為,不要過度解讀『吃瓜醫生』,這只是一個拔牙的小手術,而且醫生當時也處在下班狀態。問題的關鍵在於,既然已經屬於加班做手術了,為什麼不把善意延續下來,做得更好呢?而且,是小手術就可以無視患者的感受嗎?想想當時患者及其家屬的緊張心情,面對『吃瓜醫生』,又會生出怎樣的感受?

  這裡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要不要、能不能做到『以患者之心為心』。回顧歷史上的那些名醫,之所以贏得人們的尊敬,關鍵就在於他們『以患者之心為心』,始終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想問題。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有這麼一句話:『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極端熱忱從哪裡來,正是因為『以患者之心為心』,時刻想到患者之痛,時刻銘記醫生之責——這樣的醫生,自然能夠得到人們的尊敬。

  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對於醫患雙方都十分重要。有著良好的醫患關系,醫生纔能放下包袱,盡心盡責,患者纔能得到精心熱心的治療。人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中,他人的期許與信任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於醫生而言,也有著職業榮譽感的高層次需求。如果醫生這個行業,始終不為人們『待見』,即便拿到了很高的薪水,又有什麼自我價值的實現?如果處在長期得不到認可的環境中,恐怕很多醫生會生出心理疾病。

  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換位思考。當我們希冀患者體諒醫生、理解醫生、尊重醫生時,醫生更應該『以百姓之心為心』,始終具有患者視角,要設身處地思考患者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希望。像『吃瓜醫生』這樣,顯然沒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感受。鎮安縣衛計局高度重視,『要求醫院嚴肅查處涉事科室和個人』;鎮安縣醫院拿出處理決定,『對涉事科室和個人進行全院通報批評,責令分管院長在班子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恐怕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從這個意義上說,輿論對不當『吃瓜醫生』的要求並不高。當然,還是希望輿論理性看待這一事件,不要上綱上線地炒作,要看到醫生其實很辛苦,大多數醫生工作很認真。但是,醫生應該做到『以患者之心為心』。若能這樣,醫患和諧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