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司法公正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2017-08-23 22:43:28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司法公正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我們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錚錚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敗的關鍵標尺。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機制的改革均以此為目標,各項司法工作都為此而努力。

  隨著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的陸續播出,建設法治中國這一主題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之一,在第四、五集《公正司法》播出後,社會各界反響愈發熱烈,全國各地乾部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討論也更加深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繼業說:『在司法改革這場司法機關的「自我革命」中,正是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新性、帶有革命性的改革措施,纔有效破解了以前「年年講但遲遲沒有解決」、制約司法公正的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基本確立了改革的主體框架,切實提昇了司法公信力,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

  周繼業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司法責任制、司法員額制、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等重點司法改革成果的推進進程和改革成效,充分闡釋了改革是一場司法領域觸及靈魂的自我革命。

  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時紅說,現在熱播的《法治中國》專題片,其中《公正司法》上下兩篇,通過翔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對中國當前的司法改革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作為一名司改後入額的檢察官,時紅感觸良多。她說:『讓人民群眾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立足於國情的司法改革,特別是落實司法責任制,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由路徑。我們堅信,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法治道路必然越走越寬廣!』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法官吳盈?表示,在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上海專門成立了知識產權法院。這不僅促進了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還展示了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形象。

  『作為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名入額法官,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對司法改革和法官職業充滿了信心。』吳盈?說。

  『律師在維護司法公正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中國》專題片裡這句解說詞引發不少律師和學者的共鳴。『會見難、閱卷難、調查取證難是「老三難」,發問難、質證難、辯論難是「新三難」,長期困擾律師執業。』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保障律師權益、發揮律師作用的制度性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打破了制約律師發揮作用的『瓶頸』,檢察官和法官們越來越重視聽取律師意見、尊重律師權益。

  北京觀韜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山俊打開上海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向記者展示網上立案過程。服務平臺於8月2日正式向全國律師開放,提供5大類26項訴訟服務。

  『以前需要專門跑到法院立案,到了窗口還要排隊。』山俊說,『現在只要花十幾分鍾,就在網上提交起訴材料,立案流程簡化了很多。這些服務,真真切切地改變了律師的工作條件,提昇了工作效率,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司法改革的成效。』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一起起冤假錯案被糾正,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司法改革正在深入推進,我們對建設法治中國充滿信心。』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章友德表示。

  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首播全景式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恢弘篇章

  凝聚法治力量夯實發展之基--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讓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行——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