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治理『美容貸』,更應關注財商教育
2017-08-23 11:17:2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夏振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美容諮詢十分鍾,貸款3.5萬元,反悔卻要扣1萬元違約金;拿身份證拍個照、簽個字,不僅免費做美容還能拿小費,最終卻發現欠下6萬元『巨款』……日前,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暑期學生整形熱度不減,各類以美容為旗號的消費糾紛、詐騙案件也大幅上昇。

  『美容貸』看似新鮮,其實相當眼熟,隔三差五出爐的案例就像樹上開的花、結的果,一茬又一茬,記性好的人總能聞出熟悉的味道。近年來,關於學生『莫名』背上巨債的消息層出不窮,從『校園貸』到『培訓貸』『美容貸』,瞄准大學生群體的貸款陷阱花樣翻新,套路越來越深;而大學新生們作為『獵物』,常常被冠以涉世未深、稚嫩的標簽,儼然已經成了『唐僧肉』,誰都想來上一口。

  對此,監管不可缺位,警示必不可少,而除此之外,一些大學生財商『餘額不足』的軟肋也值得深思。翻翻新聞報道,有大學生嫌棄生活費不夠,『怒懟』母親;如今開學在即,『開學經濟』裡到處都有年輕人出手闊綽的身影;尤其近年學生群體還頻頻成為被騙案件的主角,後果令人嘆息……這一面面『鏡子』都指向了大學生的財商,讓財商教育顯得重要而緊迫。

  財商,一般被解釋為『認知、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其實說通俗點,就是一個人如何與金錢打交道。當年一本《富爸爸,窮爸爸》轟動世界,讓財商概念為人熟知;如今它早已圈粉無數,甚至已經被網友封為繼智商、情商之後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大學生的財商究竟如何?按媒體的說法——『讓人心疼』。去年一份《2016大學生消費理財觀調查》顯示,大學生有強烈的理財願望,炒股、買基金的熱情幾乎可以『碾壓』70後、80後;不過另有調查顯示,大學生群體的防騙能力平均得分僅為69分!一些大學生理財熱情高,可惜風險甄別能力不足,連『利率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都不加懷疑,連『零抵押、零擔保、低利息』的『餡餅』都輕易相信,還有不少人熱衷提前消費,花錢大手大腳,貌似瀟灑大方,其實都是財商不足的表現。

  怎麼辦?學校可以『補課』。在這方面,國外一些做法或許值得借鑒。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制定了財商教育計劃,並列入學校的必修課。其中美國強制把理財加入中小學課程體系;英國在中小學教材中添加了相關內容,並列入考試范圍……可以說,在傳統的知識、智商教育之外,財商、情商教育的普及已經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也有不少嘗試,比如此前廣州一些中學就開展了《金融與理財》課程試點,贏得一片叫好。

  當然了,讓財商教育走進青少年課堂,還需要一個接納、適應的過程。因此可以考慮先從大學開始,通過普及選修課、公開課等,為大學生尤其新生們的『錢包』問題答疑解惑;如果步子再大一點,其實可以把財商課納入必修課程,作為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家長也要『助攻』。說起錢,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差錢』,也幾乎不和孩子談錢,他們把自己定位成『提款機』,對孩子的需求盡量滿足;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會自發地『引導』,但他們所灌輸的知識可能僅僅是節儉、『錢來之不易』之類的說教,相比財商教育還相差甚遠。理財、財商只是大人的事嗎?不是。家長不妨更多地言傳身教、適當引導,至少教會孩子取之有道、用之有節,提醒日常消費的各種陷阱,甚至鼓勵他們多多進行相關學習,自覺提高財商……

  《棋經》上說,『寧輸數子,勿失一先』。財商高低影響深遠,最應該下好『先手棋』,及早抓起;如果漠視、回避,只怕會給孩子留下成長的短板,甚至徒留後患。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