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秒鍾的時間,理論上,車子就會前進60多米』
『開車時撥打或接聽手機,最大的危害是分散駕駛人的注意力,使其反應速度明顯降低,而看微博、刷微信朋友圈時低頭注視手機屏幕,比開車打電話更危險。』一位警官說,特別是在高速公路行駛的狀態下,開車使用手機會造成司機動態視力下降。如果一手使用手機,一手握方向盤,一旦遇上緊急情況,很難在第一時問作出正確反應和處理,因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這一行為的危害性有多大,相關交管部門曾做過一次『危險實驗』。
為了確保安全,現場設置了將近200多米的隔離墩,並請經驗豐富的尹警官開車,副駕駛座上由另一名民警作記錄。實驗設定在車速60公裡/小時的行駛過程中使用手機。
第一次實驗:車輛慢慢加速,當車速穩定在每小時60公裡後,尹警官瞄了眼放在右下方的手機,然後抬起頭再看前方,這個過程差不多2秒。根據後續的實際測量,車子已經開出了27米多,車輛明顯往右跑偏。
第二次實驗:車輛在達到每小時60公裡的時速後,緊急踩剎車,猛力剎住車差不多要兩三秒,到車輛停下,差不多開出去28米。
第三次實驗:在60公裡時速的起步點前方40米處,設置了水馬作為障礙物,觀察是否能避開。當尹警官抬頭時,距離水馬也就10米的距離了。踩剎車已經無濟於事,水馬被撞飛五六米遠。
尹警官說,在實際的行車過程中,司機可能會采取變方向來避讓。『這裡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根本避不過去,二是你可能來不及判斷,邊上是否有車輛通過。』
『而且,如果在高速上行車,車速遠不止每小時60公裡,危險性自然就更高了。』尹警官說,高速上,車子若以每小時120公裡的速度前行,『那兩秒鍾的時間,理論上,車子就會前進60多米』。
歐美學術機構早在2003年就對開車用手機的風險進行過評估。研究資料表明:開車打電話導致事故的風險比通常情況下高出4倍,其危險程度不亞於酒後駕駛,甚至在結束通話後的10分鍾風險仍然很高。
其中,使用手機的司機應急反應慢於酒駕,注意力下降37%、剎車反應慢19%、變更車道的能力下降20%。『可能有駕駛人要說,如果使用電話免提功能或者戴上耳機不就沒有危害了嗎,但回答是: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問題不光是單手操控方向盤,更重要的是無論哪種打電話的方式分散注意力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使用耳機佔用了駕駛人的聽覺系統,影響了駕駛人對路面情況的關注,與其他通話方式在導致事故方面基本上沒有差別。
開車使用手機將成整治重點
今年5月24日,浙江麗水饒某駕駛一輛別克轎車,途經S333六東線52km+710m處(青田縣船寮鎮雷石村),因使用手機致車輛駛出路外,與前方路肩外行走的詹某相撞,之後車輛返回路面,又與一貨車相擦,造成行人詹某死亡、兩車受損的交通事故。
3月22日,江西人陳某駕駛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途經S19甬臺溫復線高速公路象山方向20km+600m處,與前方因道路擁堵在快速車道內緩行的多輛車子發生追尾,造成2死8傷、8車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陳某使用手機分心,臨近前車,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2015年,由福特汽車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的中國車主存在開車過程中看微信的危險行為,36%的車主開車過程中有刷新微博的危險行為。
據了解,世界上已有約50個國家和地區明令禁止司機在開車過程中打電話,有的國家對此處罰十分嚴厲。如新加坡在2015年禁止司機駕車時手持及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電子產品,如開車時違反,將面臨最高12個月監禁及2000新加坡元的罰款。英國道路交通安全新法規規定,開車打電話的行為一旦被發現,可能面臨『危險駕駛』的起訴,最高可判入獄兩年。美國已有39個州禁止開車發短信。在日本,即使司機手裡拿著手機,也被視為使用手機。
浙江省交警部門表示,開車使用手機行為已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敵,下一階段,開車使用手機將成為全省整治的重點。駕車時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的,記2分,罰款50元至200元。
交警部門提醒,當司機駕車時遇上緊急的事需要通電話,應將汽車暫時停放在支路、臨時停車點,或其他允許臨時停車而且不影響交通的地方,通完話後再繼續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