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生活消費
搜 索
只花幾塊錢就能『說跑就跑』 共享運動倉靠譜不?
2017-08-22 09:09: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優勢和短板都很明顯

  乘著『共享』的翅膀,共享運動倉似乎站上了資本的風口。據報道,有的項目已獲得百萬級乃至千萬級的投資,估值甚至過億。由於運動倉投資的門檻不高,可復制性強,很多後來者也在紛紛湧入。

  有報道稱,一間『共享運動倉』的設備成本約1萬元,預估每個運動倉單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個月至10個月左右。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公司提出了量產1000臺、覆蓋1000個小區等目標,但是從推廣和布局現狀來看,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看好共享運動倉者大有人在。有業內人士認為,小區裡的共享運動倉位於『5分鍾運動圈』裡,可以方便居民就近運動,尤其是對運動時間較零散的人更有吸引力。此外,運動倉的使用和付費方式適合無法堅持定期鍛煉的人,相比於到健身房辦卡充值,運動倉的成本還是要低一些。

  當然,共享運動倉的短板也顯而易見。記者體驗發現,雖然有換風系統,但運動時間一長還是有些悶;倉內有使用者留下的雜物,影響健身體驗;注冊系統尚存漏洞,有兒童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使用跑步機……

  有業內人士指出,共享運動倉或許是個『偽需求』。和商業健身房相比,共享運動倉功能單一且專業性欠缺,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容易出現身體損傷,對於有一定運動基礎和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並不是優選。此外,目前共享運動倉配套設施不足、器材品種單一,無法提供運動前後的更衣、沐浴等服務,運動器械本身的安全性也讓人擔心。

  以『共享』推動全民健身

  針對共享運動倉,健身愛好者的看法同樣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共享運動倉就像一個私人健身房,沒有『私教』的推銷、沒有他人的煩擾,可以無懮無慮地跑步。有的人則覺得,運動是件開放的事情,需要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纔有效果、纔能快樂。

  小馬說,共享運動倉的概念很吸引年輕人,就像共享KTV、共享睡眠艙一樣,滿足了『空巢青年』一個人狂歡的需求。當然,正如共享睡眠艙因衛生和安全問題被叫停一樣,共享運動倉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需要在布局、設計及配套等方面更加合理多樣化,適應更多人群。

  可以說,共享運動倉的出現,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群的健身『痛點』。專家指出,從消費市場來看,共享健身房存在市場需求,但離滿足專業運動仍有一定距離。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共享運動倉可以作為專業健身的有益補充。但要想改善體質,實現減脂、增肌等目標,還是需要有系統的計劃、專業的指導、多元的項目。

  從共享籃球到共享運動倉,『共享+運動』的概念結出了更多的碩果。有關人士建議,全民健身應擁抱『互聯網+』,以『共享』的理念為賣點,吸引更多人參與運動健身。同時,政府也應當聯合相關企業,通過類似的共享產品,打造『城市15分鍾健身圈』和『農村5公裡健身圈』,為百姓提供豐富的公共體育服務。(本報記者劉嶢)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