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背後利益鏈浮現
從今年4月開始,有關『鹼生男,酸生女』和益生鹼的網帖又一次集中出現。可以想見,利益相關者啟動了新一輪的『網絡公關』,匿名的『任務主』們在不同的水軍平臺投放數以百計、千計乃至萬計的任務,水軍們興奮地撲向各大貼吧、論壇、網站。

今年4月開始,有關『鹼生男,酸生女』和益生鹼的網帖又一次集中出現。
至此,一條謠言背後的黑色利益鏈已經浮出水面:
前端是利益相關的造謠者組織,其目的是通過產品銷售獲取巨額利潤;
中端包括水軍平臺、水軍,其目的是獲取賞金報酬;
後端是發布謠言的貼吧、論壇、網站,其目的是獲取可帶來盈利的流量和推廣;
末端是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也是為謠言買單的人。
這是一條線性的利益鏈,也是一個當今『需求與滿足』模式下社會生態的閉環。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謠言背後其實都隱藏著類似的利益鏈。
今年2月,網上出現一段『紫菜是由黑色塑料制作』的謠言視頻,引發紫菜行業地震。沒過兩天,涉事企業負責人就接到了勒索電話:『要不給錢,要不這視頻還會擴散更廣。』顯然,『塑料紫菜』謠言的背後是一條以敲詐勒索為目的的造謠利益鏈。
今年6月初,微信上出現一段『執法人員暴打男子』視頻。視頻中,兩名身著制服的執法人員正在鞭打一名上身赤裸的男子。男子在地上翻滾,慘叫連連。視頻標題帶有『哪個XX又在文明執法了』等字樣,極具煽動性。事後警方調查發現,制造謠言的是一個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造謠者王某供認,造謠的目的為了提高閱讀量增加公眾號的粉絲,以此獲取廣告利益。可見,這是一條先『吸睛』再『吸金』的造謠利益鏈。
在一些謠言出現後,網警迅速應對,抓捕造謠者,群眾拍手叫好。但警力有限,『借謠生利』的商業模式卻日趨成熟,再加上造謠違法成本低、第三方平臺責任鑒定難、直接受害者定損難等因素,網絡謠言依然層出不窮。
如何斬斷造謠利益鏈,這是擺在謠言治理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