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
鋼鐵行業去產能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煤炭行業完成74%;全國待售房面積64577萬平方米,達到28個月最低;截至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減稅降費新措施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上半年生態環保、教育、水利、交通投資分別增長46%、17.8%、 17.5%和14.7%……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重要任務——『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取得階段性進展,外溢效益更加顯著。雖然經濟發展正經歷提速換擋的陣痛,但總體爬坡過坎的勢頭已漸漸萌芽。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的不斷深入,一些良性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去產能增效益
一車車廢鋼爛鐵被送進中頻爐內,一個小時後熔化出鋼坯,再經過平房裡的軋材生產線,變成一根根質量參差的『地條鋼』——這樣的廠房密集分布在蘇南鄉鎮上,每隔三五裡就會出現一座鋼結構廠房,旁邊匍匐著一大排低矮的平房,一兩根細長的煙囪高聳入雲。
如今,大量藏匿在各地偏遠私營鋼廠的灰色產能逐漸浮出水面。『去年地方響應國家去產能政策,我們廠就被打掉了。』林老板是蘇南一家中頻爐廠的合伙人,他們的爐子在去年以來的『地條鋼』整治行動中被全部拆除,同樣被取締的廠子在當地還有七八家。
半年來,我國去產能步伐加快,依法取締『地條鋼』,上半年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務。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上半年煤炭去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4%。加上去年的2.9億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佔『十三五』時期8億噸目標任務的50%。
去產能的不斷深入換來企業資產狀況的持續好轉。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達1474.8億元,同比增加1403.1億元。在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上半年化解過剩產能300萬噸,與此同時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04億元,利潤8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 100%,繼續保持業界最優。
在東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變化尤為顯著。上半年,遼寧清理的66戶『地條鋼』企業全部驗收完成。『產能下去了,效益卻上來了。』本鋼集團董事長陳繼壯說,當前本鋼把主要業務轉換為汽車用鋼等高端產品,上半年集團銷售收入、利潤同比分別上昇35.77%、112.72%。
去杠杆控風險
今年4月,在四川省資陽市城東一處樓盤銷售中心,返鄉民工劉大偉刷了他這輩子最大的一筆款30萬元,以首付四成的方式,購買了一套89平方米的商品房。像王大偉這樣的農民和返鄉打工者,正成為資陽商品房去庫存的一股新興力量。
早在年初,四川資陽提出目標:年底商品住房庫存量下降10%。當地明確,對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在資陽市中心城區購買商品房的購房人,給予住房每套12000元、車庫每個2000元的獎勵。自此,資陽成為率先推出新一輪房地產刺激計劃的地區,也成為三四線樓市去庫存樣本。
數據顯示,我國去庫存效果顯現,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9.6%。
與此同時,企業『去杠杆』的步伐明顯加快。1—5月,我國上市公司兼並重組交易金額為7107.5億元,交易數量3086件;僅今年上半年破產受理和審結案件數量就達近3000件和2000件,有效推動了『僵屍企業』處置;各類實施機構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中70餘家高負債企業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這些措施的落地實施不僅推動了企業杠杆率下降,而且有力促進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於建立企業負債杠杆自我約束長效機制。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降低企業杠杆率成效初顯,債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我國總杠杆率上昇速度明顯放緩,正趨於穩定。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末,我國總體杠杆率為257%,同比增幅連續三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非金融企業杠杆率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信貸缺口』降至24.6%,已連續三個季度下降,顯示我國潛在債務壓力正趨於減輕。
政策紅包增添獲得感
為C919飛機提供自主研發的高空作業平臺的浙江鼎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享受到了一系列降稅減費的政策『紅包』。『為國產大飛機貢獻力量是我們的巨大榮耀,公司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特別是減稅政策給我們提供了強大支持。』浙江鼎力董事長許樹根向記者介紹,該公司2016年投入研發費用3800餘萬元,浙江國稅部門根據優惠政策為其減免了企業所得稅1975萬餘元;2017年預計增加增值稅抵扣500萬元;隨著後續兩年10億元投資到位,新增營改增項目抵扣稅款將達5000萬元以上。
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使企業輕裝上陣,提高了競爭力,增加了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卸去各項成本負擔後,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生產經營情況明顯向好。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2%,是6年來同期最高增速。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分別為85.69元和7.29元,同比分別減少0.02元和0.35元;企業成本費用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下仍同比下降,說明降成本工作取得了實效。
『現在做企業,只要合規合法就不會卡在證照上,商事制度改革,讓做生意起步變得簡單了。』足不出戶,兩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的北京市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貴州的『人在乾雲在看』,到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各地各部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審批手續,優化服務,打造便利、惠企的平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增長11.1%,日均新增1.6萬戶。
精准發力,補齊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醫改、教育改革、人纔引進等措施不斷出臺落地,打造出愈來愈佳的改革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