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童被猥褻誰之過
性教育要先過『家長關』
近日發生於南京火車站的當眾猥褻女童事件,讓人氣憤也讓人心疼——事件中的女孩顯然還沒意識到自己正在被侵害。也正因此,關於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再次成為『熱話題』。
的確,當下『性教育』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兒童案1.21起,同比增長近三成。加之,這類案件的顯著特點是熟人作案,更增加了案件的隱蔽性,也意味著更需要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而關於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從『沒有性教育』到『欺騙式性教育』,再到『想進行,卻不知怎麼進行性教育』,一路走來『道阻且艱』。今年3月,浙江蕭山某小學發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因被家長吐槽『太直白』『尺度太大』被撤。然而這本教材其實是由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花了很大力氣纔編撰而成的。這也不得不讓人反思,『性教育』要想順利推進,是不是得先過家長關?
家長,不僅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在中國,『性』總是個擺不上臺面、諱莫如深的話題。成年人對於性的態度也易走向兩個極端,要不就是『無下限』,要不就是盡量回避、淡化,以至於『談性色變』。
臺灣作家林奕含曾在其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講述一名小女孩被補習班老師性侵後不敢聲張的黑暗童年。令人痛心的是,書中這個小女孩就是她自己。在多次被性侵後,她曾試著問媽媽,自己是否需要一次性教育?媽媽說:『只有需要性的人纔要了解,你這麼小不需要。』當她再次試著跟父母交流,如果被老師強迫發生『師生戀』該怎麼辦時,父母直接打斷她的話,說:『竟然有學生跟老師在一起?小小年紀太風騷了。』無論林奕含之後的生活看起來如何令人艷羡,但『被性侵』卻一直像黑洞般存在,直到吞噬掉她生活中的所有光芒,以及她的生命。
要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父母難道不應反思嗎?如果早點對孩子進行關於『性』的教育,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否這樣的悲劇會少些?其實,認識了解性,和認識動物學習畫畫唱歌一樣,都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自己的一部分而已,家長又何必躲躲閃閃,遮遮掩掩?當然,更不該抱著『孩子太小,沒必要學習性知識』的『無所謂』心態,畢竟惡人凶殘,自當手握利劍與盾牌。
父母們,如果你的孩子3歲了,那麼,防止性侵的教育可以開始了。孫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