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圖片
搜 索
62歲美國大爺在北京生活22年 想加入『西城大媽』
2017-08-21 09:29: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臺灣與中文結緣

  在香港學會了粵語

  8月19日,什剎海邊上的前小井胡同裡,北青報記者見到了62歲的『西城洋「大媽」』高天瑞。

  他的『小電驢』靠在朱紅色的四合院門口,因為左腿年初做過手術,醫生建議他每天步行3公裡左右。所以,除了去比較遠的地方,不趕時間的時候,高天瑞會拄著拐杖,挪著步子,悠閑地在什剎海的湖邊散步。路上會經過老陳家的小賣部和賣酸奶的老孟家。高天瑞說,一年中最喜歡北京的春天和秋天,秋天滿街道泛黃的銀杏葉,很迷人,最美的春天則是枝丫開始變綠,光線變得很好的時候。

  高天瑞來自美國,1973年,18歲的他來到臺灣學習中文,自此和中國結下了緣。

  『我對中國和中文一直很有興趣,12歲的時候,我讀了第一本中文的經典,英文譯本《道德經》,13歲的時候,讀到了譯本的《莊子》。我喜歡「老莊」文化,喜歡「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這些觀點。』高天瑞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的中文名字,和在臺灣學習中文的旅程有關。『我的英文名是Terry Crossman,在開往臺灣的郵輪上,和船長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學中文一定要有中文名字,Terry諧音「天瑞」,寓意也很好,「高」和我的英文姓氏也是諧音,所以他給我起了「高天瑞」這個名字,我很喜歡,一直用到現在。』

  高天瑞的大學專業是中國語言和文化,畢業後他在紐約短暫地工作了一段時間,很快被派到公司在香港的辦事處,從事高級人纔諮詢工作。『就是大家常說的獵頭。』高天瑞在香港前後待了12年,『我學會講粵語,期間有了新加坡籍的愛人和兩個孩子。』

  在北京生活了22年

  喜歡自己做炸醬面

  1995年,高天瑞跟隨公司設置的辦事處,來到北京。初到北京,他選擇了順義的一處農家院住了下來。『很舒服,接地氣。』他說,『除了每天要坐很長一段時間的942路公交車,去東直門上班,其他都很好。』

  之後的22年裡,高天瑞居住的地方,從順義的農家院,到昌平的四合院,再到東四七條的胡同、什剎海的胡同,一直輾轉於不同的老房子。

  高天瑞回憶,自己搬來什剎海的前小井胡同,已有1年半時間。除了沙發、電視和床這些『硬件』,小客廳裡木質的儲物櫃、茶幾、藤編的書架,書桌上的木刻對聯,都是自己多年來的私藏。一年四季的北海、景山,什剎海的荷花市場,路邊的年長者,都是高天瑞鏡頭下常記錄的人和物。最近,他還迷上了Ken Liu(劉宇昆)翻譯的科幻小說《三體》,『一口氣讀完了,佩服作者劉慈欣的眼光,也覺得Ken Liu的翻譯很棒。』

  談及在北京的生活,高天瑞提到更多的是『自在』,飲食方面,也『吃得慣』,『我很喜歡吃咸的、辣的』。閑暇時間,高天瑞會在住處,做一頓自己最喜歡的炸醬面,『我不太喜歡店裡賣給游客的炸醬面,喜歡自己做,去菜市場賣來手?面條,在家熬肉醬,切一些喜歡的蔬菜。做的很快,也很好吃。』而不想做飯的時候,各種外賣軟件,老高也用得順手。

  對於走紅網絡的那段『西城洋「大媽」』的宣傳片,高天瑞說是個偶然,得知很多網友給他好評,高天瑞很開心,『不過,我不是大媽,你們應該叫我西城大叔。』他笑稱。

  拍完視頻後,得到的那枚『紅袖章』,他一直放在包裡,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我還不太敢戴,不太好意思,因為我還沒有做過很多志願服務,但將來要是有時間,我會更多地參與這樣的活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