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弘揚當代『白求恩精神』 做深化醫改主力軍——我國將持續推進醫療人纔隊伍建設
2017-08-19 21:29: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弘揚當代『白求恩精神』做深化醫改主力軍——我國將持續推進醫療人纔隊伍建設

  新華社記者 王賓

  全國衛生計生系統表彰大會日前在京召開,19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51個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698名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和58名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范受到表彰。

  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精神如何在這些『當代白求恩』身上得到生動體現?醫療人纔如何推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華社記者對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和部分『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進行了專訪。

  大醫精誠爭做『當代白求恩』

  『白求恩獎章』是國家對衛生系統模范個人的最高行政獎勵。

  中山大學附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白求恩獎章』獲得者詹紅30餘年堅守急診科室,參與全科醫護搶救急危重癥患者近100萬人次。詹紅說,不論是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急診科室還是其他醫護一線,對醫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和無私奉獻的職業情懷是實現當代『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內涵,是擔當健康強國建設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

  從建立健全我國重癥醫學醫療質控體系到完善重癥醫學網絡平臺建設,從修訂質控指標到創新開展體外生命移動支持與救治系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邱海波,以科學嚴謹的鑽研精神推動重癥醫學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從無到有、茁長成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多學一點多走一步,就能為患者多爭取一次成功獲救的機會。醫務工作者應把責任感扛在肩上。』邱海波說。

  從田間地頭走向大洋彼岸,我國醫護人員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關懷成為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江西省新餘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郭璐萍,隨中國第21批援非醫療隊赴突尼斯,顯著降低了當地母嬰死殘率。即使被確診為乳腺癌中晚期,她仍然牽掛著非洲的患者。『投身「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是心系人民健康、心懷無私大愛的具體體現。』郭璐萍表示。

  醫療服務跨越式發展『進行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實施人纔優先發展戰略,推動醫療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構成了『當代白求恩』不斷湧現的時代背景。

  數據顯示,醫療衛生人纔從2012年的912萬人擴大到2016年的1117萬人,80%的居民可以在15分鍾內到達最近的醫療點。2016年底,全國22.2%的人口有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托起全球最大總診療人次的基礎上,培養高醫療水平、高職業素質的醫護隊伍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健康保障、民生之盼的重要一環。

  怎樣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國家衛計委已印發《『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纔發展規劃》強調,提高醫師隊伍的數量和素質,更加注重基層、公共衛生、急需緊缺和健康服務人纔隊伍建設。『要為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貢獻力量,醫務工作者還要積極發揮所長,協同推進相關重點學科建設,以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護航醫療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邱海波說。

  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要繼續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大力弘揚職業精神,繼續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深化醫改『主力軍』

  如何弘揚『白衣天使』的崇高職業道德,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成為『人民群眾信任的健康守護神』,發揮好新一輪深化醫改的主力軍作用?

  『生命有尊嚴、健康有保障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說,我國應繼續推動醫者仁心傳統,愛崗敬業、精鑽技術,以醫教協同、現代醫院管理等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圍繞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急提供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助力建設健康強國。

  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表示,下一步,按照深化醫改政策措施搭建的『四梁八柱』,各地應加快建立臺賬、考核評估、落實責任,改革完善榮譽制度、職業教育等相關政策,為更多有情懷、『有溫度』醫者的產生、推動醫療人纔隊伍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