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子吃啥吐啥持續嘔吐3年瘦如紙片體重僅30公斤)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 8月16日,28歲的何女士高興地從廣西民族醫院出院了,困擾她3年的頻繁嘔吐癥狀終於好了。而在一個多星期前,到廣西民族醫院消化內科求診的何女士將醫護人員嚇了一跳,當時身高153cm的何女士被疾病折磨得瘦骨嶙峋,如同紙片一般,體重只有30公斤。
原來,何女士持續嘔吐了3年,吃啥吐啥,一吃就吐,受盡了折磨,但卻不知道得了什麼病。據何女士自述,3年前她懷孕初期開始頻繁嘔吐,剛開始以為是妊娠常見反應,沒有在意。然而整個孕期何女士都沒有停止嘔吐,米飯、肉類蔬菜和水果等一吃就吐,只能靠喝粥、喝湯和牛奶等流質食物維持身體所需。生下兒子後何女士還是吐,但因為照顧孩子沒有時間,也不在意,一拖又是兩年。
近幾個月何女士連喝水都會引起嘔吐,整個人消瘦了近20斤,臉色蒼白,渾身無力,愛人帶她去南寧某醫院就診。當時經醫院胃鏡檢查發現,其食管內殘留很多食物殘渣,食管下段明顯擴張,到食管與胃的結合部(賁門)胃鏡根本進不去,考慮賁門失弛緩癥,合並中度貧血,鑒於該院醫療資源有限,於是何女士來到廣西民族醫院消化內科繼續診療。
廣西民族醫院消化內科羅顯克主任在了解何女士的情況後,采用食道鋇餐檢查,檢查提示其食管末端明顯狹窄(呈『鳥嘴』狀),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癥。羅主任告訴何女士,賁門位於食管與胃的連接處,賁門失弛緩癥是一種吞咽後食管無蠕動、賁門括約肌弛緩不良的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進食困難,體重減輕,餐後返食,夜間嗆咳以及胸骨後不適或疼痛,患者可因長期咽下困難造成營養不良,而何女士一直無法正常飲食就是由此癥引起的。
據介紹,迄今為止,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仍不明確。一般認為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發病與食管肌層內神經節細胞變性、減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經分布缺陷有關。神經節細胞退變的同時,常伴有淋巴細胞浸潤的炎癥表現,或許病因與感染、免疫因素有關。
該病較為少見,發生率國外報告每10萬人中僅約0.5?1人,多見於成年人。雖然該病少見,但還是有辦法治療的。羅主任建議何女士住院進行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術)治療。8月9日,消化內科羅顯克主任在廣西民族醫院胃鏡室為何女士行POEM術,術程順利,歷時1小時即完成手術。術後第3天開放飲食後,何女士進食流質食物後不吐了,術後1周未見明顯並發癥,嘔吐癥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