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上海寶山:罰到痛 排污企業再難『東山再起』
2017-08-18 11:03:0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因為水環境質量惡化,寶山區在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向上海市反饋督察情況時被點名:這個區2015年河流和斷面水質達標率比2013年分別下降30.7%和20.7%,16個市級考核斷面水質全部為劣Ⅴ類。記者日前從寶山區環保局獲悉,經過4個月整改,該區水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根據今年前8個月的月均監測數據,已有11個市級考核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佔到總數的近七成。

  『回潮』頻現

  監管缺手段

  全長9.12公裡的楊涇,就是一條完成轉變的河道典型。『真沒想到,一條區級河道,曾污染到那種地步。』回憶起1年多前剛上任時,廣福村村支書劉冬雲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的感受。當時,楊涇廣福村段4公裡左右的岸線幾乎被各類低端企業和作坊佔據。經事後調查,900多畝整治范圍內,違法建築面積多達47.58萬平方米。這些企業和作坊將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通過私接的暗管偷排至楊涇,不久就讓它喪失自淨能力,灰黑色的河水時常散發出陣陣惡臭。據當地村民回憶,楊涇沿岸違法建築和環境污染『成氣候』已近10個年頭。雖說楊涇是區級河道,但它同時也是一條流經寶山、嘉定兩區的界河,兩區在管理上存在交叉,結果誰也沒管好。

  『執法手段有限,也是管不好的一個原因』。寶山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過去也一直在查處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但主要執法手段是罰款。一些單位被罰後雖然主動關停了,但『殼子』還在原地,不久,新的違法違規項目便『登堂入室』,形成了嚴重的『回潮』現象;還有些企業『負隅頑抗』,拒不認罰,如果法院不予強制執行,環保部門很難再有其他辦法。

  『休克療法』

  打壓囂張違法者

  違法違規項目賴以生存的『殼子』如何解決?環保執法手段單一的困境如何打破?上海全面推進『五違四必』整治,加上新環保法的施行,讓楊涇迎來轉機。近期,廣福村被納入市級整治地塊,截至今年7月底,違法建築、違法經營戶、違法排放污染源等已全部完成整治,本月就將進行驗收。

  在執法上,寶山區突破以前對企業違法行為只立一個案件的傳統做法,嘗試對企業在行政許可、廢氣、廢水、固廢等方面存在的違法行為同時追究,做到有一罰一、應罰盡罰、上不封頂,並采用新環保法增設的『按日計罰』等手段,讓違法者的罰款按日累計,罰到痛。與此同時,寶山區還對部分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采取停產限電等『休克療法』,徹底打壓了一批違法者囂張的氣焰。截至上個月,廣福村52家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在高壓打擊下,已有50家被淘汰關閉,這些項目所在的違法建築也被夷為平地,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

  為防止楊涇兩岸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回潮』問題在其他區域出現,寶山區建立了源頭防控機制,嚴把土地和項目准入關口,由鎮統籌統一安排項目准入,強化對土地、房屋出租行為管理,防止各村再次無序出租,避免重蹈低端、污染型發展的覆轍。

  如今,楊涇正在逐漸『痊愈』。8月15日,記者在廣福村沿岸看到,曾經裸露的河岸已經鋪上了草皮,並打上了仿木的護岸石樁;監測人員抽取的河水樣本,雖然還有些渾濁,但比起曾經的灰黑有了明顯改觀。記者從寶山區了解到,經過整治的楊涇廣福村段及其兩岸都將成為嘉寶綠廊的一部分,該綠廊將成為顧村大居拓展區一側的重要生態配套。(記者陳璽撼)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