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志銘揭示白居易宗侄生平
在本次的考古發掘工作中,還出土了十幾座唐代墓葬,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座白貴夫婦合葬墓。為什麼說它重要呢?戢征介紹,該墓的墓主人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同族。
白貴夫婦合葬墓受破壞的程度比較嚴重,不過從僅剩的部分可以看出,墓葬內部是有壁畫的。而這個墓葬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物是兩盒墓志銘,『這對研究延慶地區唐代的歷史、地理具有重要價值。』墓志記載,墓主白貴,字子道,原籍太原,為白建後裔,與白居易同屬一族。而白貴之妻高氏也出自渤海望族,是北齊高熲之後。
在墓志中,可以看出白貴的家族因序,他的父親名叫白旻,在唐代是與韓乾、薛稷齊名的花鳥畫名家,是白居易的宗兄。他的長子曾任幽州節度衙前將、殿中侍御史,次子曾任監察御史。
另外,墓志還記述了儒州、儒價城等唐代延慶古地名。『驗證了延慶在唐代被稱為儒州的說法。儒價城是唐代儒州的治所,位於今天延慶城區的東南部。』
磚石漢墓可能與鮮卑文化有關
在已發掘的墓葬中,有不少文物、遺跡都填補了人們對歷代葬俗文明在認知上的空白。例如,出土了漢代的木槨墓和磚室墓。其中,木槨墓均帶墓道,而且未被破壞,有的木槨墓在槨底平鋪石塊或是槨上壓有石塊。一座磚室墓墓底部鋪有石板,這種葬俗在北京地區很少見。
較為重要的還有大量的明清時期墓葬,絕大多數為平民墓葬。其中兩座磚石混合結構的墓葬形制比較特殊,但因破壞嚴重,僅出土『洪武通寶』及黑釉小罐。不過,其中發現了明朝末年的明堂,砌築明堂的磚大部分都用朱砂寫有易經64卦名,已辨別的包括『地水師』、『天火同人』等,這在延慶地區還屬首例,可能與當時民間道教的流行有關。
世園會發現的遼金時期墓葬被破壞得比較嚴重,但其中兩座小型磚結構燒骨保存比較完好,對研究這一時期該地區的葬俗有重要的意義。
戢征表示,目前,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但尚未正式完成,還有許多『疑團』有待解決。例如,延慶地區地處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交融的前沿區域,世園會考古中發現了很多可供深入研究的文物資料,來展現這一區域的特點。如磚石結合的、木石結合的漢墓是否與鮮卑文化有關?這還有待下一步對出土文物進行室內的整理和研究。
記者孫樂琪
市文物研究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