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企業追加投資的『二期現象』引人注目。『當地政府提供「店小二」式服務,政府包辦牆外事,企業只管牆內事,很省心。』益海(泰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楊華說,公司所屬的新加坡益海嘉裡集團已經數次在華增資。
『從遞交材料到打印營業執照,全程只用了40分鍾,真是沒想到!』前不久,中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到北京市工商局東城分局辦理營業執照,體驗到不一樣的效率,『本以為要跑幾趟,結果不僅一次辦結,而且立等可取,方便多了』。
快些更快些,便捷更便捷。我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給企業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世界銀行發布的《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便利度近3年來在全球躍昇了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昇6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也表明,中國在經濟表現和政府效率、營商效率方面,得分均有明顯提昇。
做好『放』的減法——
簡政放權,聚焦增活力、添動力。近年來,我國商事制度改革節奏快、頻率高。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1元錢也能辦公司;『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壓減87%以上;『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先後在全國鋪開,有的地方已實現『34證合一』……組合拳接連不斷,讓企業深切感受到審批少了、門檻低了、環境好了。
做大『管』的加法——
放管結合,注重針對性、有效性。『放手』但不『甩手』,今年初,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基本建成,打破了各部門數據孤島,把各地企業數據織成『全國一張網』,成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力工具。截至6月底,全國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達377.7萬戶。監管念起『緊箍咒』,讓違規違法無處遁形,讓營商環境天朗氣清。
做活『服』的乘法——
優化服務,找准真需求、真痛點。過去,企業辦照,如果填錯一張表,就要再跑一趟工商局;現在,得益於『互聯網+政務服務』,企業可以『動動手指交材料,足不出戶辦證照』。上半年,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開通企業網上登記系統。『企業辦理電子執照後,如果還需紙質執照,我們可以提供免費寄遞服務,讓企業少跑一趟是一趟。』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登記注冊科科員張楠說。
『中國政府推進的改革措施已取得成效,商事制度和多證合一改革點燃全社會的創業熱情』『簡政放權的改革受到普遍歡迎,直接帶動了中國經濟增長與就業』……《日本經濟新聞》、英國《經濟學人》等外媒紛紛肯定中國這片營商環境新高地。
營商環境的優化,充分激發了我國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據統計,今年前7月全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1.6萬戶,比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日均增加9000多戶。伴隨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大量湧現,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昇級提供了強大新動能。
營商環境的高分,使中國在全球投資市場上散發出獨特魅力。今年前7月,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基本穩定,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繼續增長,增幅分別為8.3%和16.8%。上海美國商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商業報告稱,近八成接受調查訪問的美國企業去年在華實現盈利。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17年商業信心調查結果也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歐盟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外資企業對中國引資環境是最有發言權的。目前大多數外企在華運營情況良好,充滿信心。中國吸收外資仍將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商務部有關負責同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