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參加培訓即推薦工作為名『招聘』誘惑求職者申請貸款交高額培訓費
記者調查『培訓貸』陷阱有多深
調查動機
目前,不良校園貸因『裸貸』『高利貸』等問題,已經進入強力監管和整治階段。然而,另一種專門面向求職大學生的貸款——『培訓貸』,正成為新的亂象。『培訓貸』市場存在哪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本報記者趙麗
□本報實習生戴夢嵐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會各界對打擊傳銷的重視。近日,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專項整治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的傳銷活動。
然而,《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招聘、介紹工作』背後,不只有傳銷騙局,還有一類專為大學生挖好的陷阱——『培訓貸』。
所謂『培訓貸』,就是培訓企業與信貸機構合作,由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個人名義向信貸機構貸款作為『培訓費』,『培訓費』直接打入企業賬戶,大學生無需出錢就能接受『培訓』。部分信貸機構為了牟取高額利潤,可能存在放寬對貸款人資質、身份的核實,進而誘導大學生進行分期貸款。
信貸機構將『培訓費』打給企業,這一過程雖然標明了利息,但貸款過程中還有高額的『諮詢費』『服務費』等,這些錢都由大學生個人承擔。此外,一旦大學生接受『培訓』,信貸機構放了款,這些大學生剛剛畢業尚未就業就已背負了貸款。
招聘機構積極推銷『培訓貸』
8月15日,《法制日報》記者在某大型信息平臺App上搜索『計算機』領域的招聘職位,發現中青纔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個IT技術崗位,記者與其招聘人員互加了微信。
這家公司招聘人員的微信名稱顯示為『中關村軟件園杜老師』。
據『杜老師』介紹,這家公司是『國家事業單位,政府主辦,是軟件園的管理單位』,並且『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國家級的大學生就業實訓平臺,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是中關村軟件園重要的配套工程,為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
記者質疑說:『公司名稱看起來不是國家的事業單位。』『杜老師』隨即改口:『我們公司的全稱叫做北京中青中關村軟件園人纔基地,我們是園區的管理單位。』『杜老師』繼續對記者說:『我們實訓完繼續在園區內企業就職。』
記者隨後在『中關村軟件園人纔平臺網站』上找到一份《關於以中關村軟件園名義發布的實習生、實訓生招聘信息的說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義或授權其他機構在互聯網上發布「實習生」「實訓生」「就業實訓生」等招聘』。
記者將這份『說明』發給『中關村軟件園杜老師』,『杜老師』隨後答復:『我們原單位名稱叫北京中關村軟件園人纔基地,2010年人纔基地擴大了規模,現在的人纔基地叫中青中關村軟件園人纔基地……現在的中青中關村軟件人纔基地、辦公地點仍在原來園區的九號樓(人纔基地原址),工作人員80%以上還是原來的班底,承接了中關村軟件園人纔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
記者隨後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中青纔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且許可經營范圍中並沒有『教育培訓』這一項。
至於『杜老師』所說該公司是軟件園的管理單位,記者進一步核實發現,中關村軟件園由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和管理,中青纔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並不是園區的管理單位。
即使質疑不斷,但『杜老師』仍然給《法制日報》記者發來一份宣傳材料,上面顯示培訓需要交『實訓費用』,分為兩種方式,可任選一種付款方式。一種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費17800元,第二種則是就業後付費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兩個月後在一年內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同時實訓期間享受1500元的現金生活補助。不過,在培訓期間要交住宿費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費自理。
記者表示培訓費用太高,一下拿不出這麼多錢。『杜老師』說:『這是屬於就業貸款,無需任何抵押和擔保,這個費用是由國家正規的銀行先為你支付的。』
記者表示1500元補貼交完三個月房租就沒有了,『杜老師』說:『如果實訓期間生活費仍有困難,可以申請生活費貸款。』記者詢問生活費怎麼貸款,學員是自己去銀行網點貸款還是公司幫忙貸款?『杜老師』表示這是軟件園幫忙辦的。
記者問辦貸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師』稱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證就可以』。
記者了解到,去銀行貸款一般都需要貸款人本人前往。
隨後,『杜老師』要求記者將畢業證、學位證、學信網的照片發給他,他審核通過了纔可通知前往辦公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