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唐山市援疆醫生王錦輝
2017年2月25日,作為河北唐山市第八批援疆醫療團隊成員之一,我滿懷著奉獻邊疆的熱情,遠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開啟了援疆之路。
且末縣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唐山人來說是陌生的,唯一一點的印象可能就是玉石和沙漠了,走下飛機的那一刻我對自己默默地說:『神秘的小城,我來了!』
放下行囊,我們進行了為期5天的培訓,通過培訓,大大增強了我做好援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且末是一個泌尿系結石高發的地區,我的專業是泌尿外科,提昇且末醫師的『造血能力』是我給自己確立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這裡,我有兩個維吾爾族『徒弟』,只要一有時間和機會,我就盡可能多地給他們講解泌尿科的常見疾病診療規范,給他們傳授治療技術,並在全院開展『泌尿系結石』專題講座,提昇且末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

在且末縣良種場義診時,王錦輝(右)和當地的孩子合影。
為了響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號召,4月17日,我們唐山援疆醫療團隊來到且末縣英吾斯塘鄉阿瓦提村,與當地的村民結對認親。一次結親,終生結緣。之後,我與結對的『親戚』經常來往走動,相互串門拜訪,越走越親,這也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援疆工作不僅需要技術和資金上的援助,更需要心與心的交流與融合,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
在且末工作生活了兩個多月後,我對淳朴善良的當地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堅定了我做好援疆工作、服務好且末人民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一名援疆醫生,我有兩把開啟民族團結之門的『金鑰匙』,那就是醫術和醫德。醫術能讓我更好地治病救人,醫德能讓我更好地感染人。在且末,我雖然只是一個個體,但我卻代表著我們的援疆團隊,代表著我們唐山人民。既然來到了這裡,我就要做一顆種子,讓民族團結在我們的身邊開花結果,讓唐山、且末兩地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
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4月19日下午,我正在病房值班,突然接到醫務科主任的電話,產科有一位名叫海日古麗·熱合曼的患者剖宮產術後大出血,情況十分凶險,急需搶救,我二話沒說直奔手術室。當時,患者出血約3500ml左右,出現失血性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礙癥狀,基於此,我和同事迅速制定治療方案,實施手術。在大家的努力下,病人終於轉危為安。聽到病人家屬的一聲聲『熱合買提』,我的內心十分溫暖,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醫療援疆溝通了唐山和且末兩地人民的情誼,每當得到且末各族群眾的贊許和肯定,我都會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欣慰和自豪!
且末地處偏遠,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為了把先進的醫療資源及醫療服務帶給更多的且末人民,我們多次攜帶醫療設備走進鄉村、走進牧區,進行免費的義診服務,幫助且末各族群眾及早發現病情,並給出指導性的治療意見。
在且末,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家——唐山市援疆前方指揮部。每逢佳節、援友生日,指揮部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家的溫暖。除此之外,我們的所在單位及縣委政府、社會各界,也經常過來看望慰問,在生活及工作中給予我們最真誠的關愛。
轉眼五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我發覺自己早已愛上了且末這片土地和這裡純朴善良的各族人民。且末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地救治更多的患者,為且末各族群眾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架起民族團結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