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熟人作案最多防性侵教育嚴重缺失
針對近日發生的『南京高鐵站猥褻女童案』,昨日下午,央廣網記者專訪了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孫雪梅。她認為,目前我國的性侵兒童現狀非常嚴峻。『有時現實往往比你看到的虛構小說還要荒誕。』孫雪梅表示對此擔懮,目前我國的防性侵教育在課程體系中嚴重缺失。

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孫雪梅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
記者:您多年從事女童保護工作,獲知此事後第一反應是什麼?
孫雪梅:當時很憤怒,這個人應該受到嚴懲,公眾也受到一次教育,性侵孩子的往往就是身邊的熟人!據女童保護統計的2014年公開曝光案例中,熟人性侵兒童案佔87.87%,這些熟人包括教師、鄰居、親戚、同村人等。
這幾年性侵兒童高發,但是這起案件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發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防性侵教育與防火防盜、交通安全教育一樣重要。但在中國大多數家庭教育中,防性侵教育幾乎是空白的。
記者:性侵,究竟會給兒童帶來哪些影響?
孫雪梅:經歷過性侵傷害的孩子,可能未來的戀愛關系等親密的人際交往都會受影響,很多案例中,受害人成年後對交往男女朋友都會存在心理障礙。
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抑郁,變得孤僻,無法走出心理陰影,自殘甚至選擇自殺。
目前,中國很多人仍然把性當作一種羞恥,當孩子遭遇性侵後,有時身邊的人往往不是譴責施害人,反而對受害孩子指指戳戳,議論紛紛,有時是輿論『殺』死了孩子,我們應該給受害孩子更多平等的對待。
記者:如何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性侵害的行為?
孫雪梅:據女童保護的2016年做的調研顯示,我國近七成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系統防性侵教育,近九成的兒童沒有上過防性侵課。
從此次案件明顯看出,這個孩子是沒有『隱私部位』不可侵犯意識,她沒有拒絕,沒有反抗。在平日,我們一定要向孩子灌輸這樣的理念:他人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有意識地觸碰你的隱私部位,讓你去觸碰他的隱私部位,或讓你脫光衣服拍照、視頻聊天,讓你看身體裸露的照片、視頻等行為,都屬於性侵害行為,要勇敢拒絕,並及時告訴家長或信任的其他大人。
記者:預防兒童性侵,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孫雪梅:首先,教育方面,推進防性侵教育納入常態化教學。其次,保護兒童防性侵的法律法規體系需逐步完善,比如要專門設立『性侵兒童罪』,更加細化處罰措施。
有些案例看起來對孩子的身體傷害不大,但是對其心理上的傷害卻難以估量。所以,未來如果涉及到性侵兒童案件中的民事賠償,建議設定額定的最低賠償標准,使得受性侵害的兒童能接受心理治療,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記者:如何避免對遭受性侵兒童的二次傷害?全國是否有可借鑒的案例?
孫雪梅:希望未來各地能學習江蘇淮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中心,詢問時配上心理諮詢師,公檢法統一使用一次錄音、錄像資料,這樣既能使得孩子進行完整地表達,又避免多次重復詢問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美國司法部曾有過一個調研顯示,17%有犯罪前科的人會再次犯罪。所以,對於有過性侵兒童犯罪經歷的人員,可參照其他國家,出獄後有跟蹤,並考慮一定程度公開其信息,還應禁止其從事與兒童有接觸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