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你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搶嗎? 這些職業首先受到衝擊
2017-08-15 09:53:03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重復性、簡單性、危險性任務由人工智能完成,勞動者轉向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焦點關注】人工智能來了,你的工作會被搶嗎?

  除了航拍,無人機還能做什麼?答案是,它還有可能搶快遞員的『飯碗』。

  此前,某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無人機將取代價值高達1270億美元的商業服務和人工勞務工作。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將使物流行業的成本大大降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設備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空間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人工智能可能帶給勞動力市場的衝擊以及對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新要求備受關切。

  促使就業格局以舊換新

  『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給社會就業結構帶來變革,舊式繁瑣的手工勞動被新式高效的機器生產取代,會使得大量職業轉型或消失。』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院長徐彥之表示。而據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與倫理學教授傑瑞卡普蘭統計,美國注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人工智能將取代其中的47%。

  『反觀技術革新的另一面,新的職業格局必將帶來新的人纔與就業需求,這也會不斷催生出新職業,吸引大批就業者進入新的工作領域。』徐彥之認為,一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未來將有更多的勞動者在知識領域工作,知識型工人會不斷湧現。

  以機器人寫作為例,今日頭條的寫稿機器人『張小明』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期間『一戰成名』,裡約奧運會開賽一周,它通過對接奧組委的數據庫信息,實時撰寫新聞稿件,以幾乎同步於電視直播的速度發稿,6天共生成簡訊和資訊200餘篇。而騰訊的寫稿機器人,在半年時間裡創作出30萬篇內容產品,字數超600萬字。

  不過,寫稿機器人並非無所不能。一些媒體從業者指出,機器人寫作技術的引入雖然彌補了傳統媒體新聞時效性不足的劣勢,但隨著該技術的普及,新聞同質化現象也將隨之加劇。新聞媒體的品牌打造和品質保障,最終還是要依靠傳統新聞從業者的個性化勞動實現。

  『我們希望可以將作者的重復性、規范性寫作和客觀數據聚合類勞動用機器進行代替,讓作者更好地投入深度文章的創作。』第一財經機器寫作項目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能利用人工智能撰寫的文章都是套路和模板比較清楚的類型,比如財經報道、體育報道、股市快報、天氣諮詢等。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