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駕駛訓練中,王銳(左)悉心指導士兵。
彭希攝(人民視覺)
立秋後的嶺南腹地某訓練場,天氣依舊濕熱。重達28噸的『鐵疙瘩』——兩棲裝甲突擊車,經歷一天的曝曬後,外殼熱得發燙,車艙內如蒸籠般悶熱,特別是靠近發動機的駕駛室,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普通人待在突擊車艙內不到10分鍾就酷熱難耐,官兵們一般訓練一個小時就需要出艙透口氣,有一位中士卻在突擊車內一練就是兩三個小時。
這個年輕士兵,就是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809突擊車車長王銳。
入伍8年來,王銳創造了一名士兵的精武傳奇:入伍第一年,他是全師唯一編車參演的列兵,第二年成為唯一拿到駕駛一級的上等兵。當兵第六年,通過駕駛專業特級考核,成為集團軍年齡最小、兵齡最短的特級駕駛員。此後,陸續通過通信專業特技考核、射擊專業一級考核,精通駕駛、通信、射擊三大專業的王銳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雙特』兩棲裝甲尖兵,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所帶809戰車車組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
攻堅克難勇於突擊,急難任務衝鋒在前,精武強能追求極致,帶兵組訓虎虎生威……在官兵眼裡,王銳銳不可當,既是訓練標兵,也是學習標兵,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上青春築夢,擔當為帆,立起了強軍標兵的好樣子。
讀書讀出『五種味』——
勵志鑄魂明擔當
『微講堂開講啦!』官兵們坐在連隊的會議室裡,翹首以待『黃草嶺微講堂』,講臺上主講的正是王銳,『這期理論學習的主題是強軍思想引領我成長,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的心得體會。』40分鍾的學習分享,臺下的聽眾被王銳堅定理想信念的心路歷程所感染,紛紛主動上臺講述學習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的體會。『學習強軍思想,我最深的體會就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初心,是人民軍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之心,信仰之心。』連長張景棟第一個發言。『改革強軍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要做的就是苦練技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二炮手徐斌旭接著連長的話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針對國防與軍隊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這些論斷深刻闡明了改革強軍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軍廣大官兵興起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改革強軍戰略思想的熱潮。『黃草嶺微講堂』這一在王銳的建議下創辦的學習習近平主席強軍思想的活動,已經成為王銳所在的突擊車三連學理論的品牌欄目。王銳學習理論的熱情輻射帶動了身邊的戰友,『理論學習微信群』創建,互相推薦一本好書成為常態。『原來覺得學習理論有些枯燥,但是王銳總能用兵言兵語把強軍思想講出來,在他的帶動下,我現在非常喜歡讀黨史軍史方面的書籍。』一炮手王顯密指著書桌上厚厚的一摞書說道。
予人星火者,必心懷火炬。
對於王銳來說,學習理論,學習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已經成為訓練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訓練任務再繁忙,每天抄一段理論文章、每周研讀一篇習近平主席講話、每月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三個一』學習計劃從不間斷。幾年堅持下來,王銳閱讀了20多本理論書籍,讀書筆記寫了12本,結合工作訓練和生活的心得體會10餘萬字。
與王銳同在809車組的一炮手黃旭說,王銳學理論,真正學出了熱情、學出了感情,他的書和筆記總有『五種味』:油墨味、汗水味、柴油味、海腥味和泥土味。『訓練間隙,突擊車艙內、維修車間都是王銳的學習場所,久而久之,他讀的書上都有柴油的味道。』黃旭說,王銳除了隨身帶著書本,衣服兜裡還經常放著小卡片,上面是他摘抄的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的要點,空閑時間掏出來讀一讀、記一記,『嶺南天氣濕熱,加上出汗,小卡片經常都是濕的。』黃旭補充道。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在王銳的帶動下,連隊人手一本『黨課學習筆記本』,每一頁都記錄一句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強軍思想字帖』成為官兵標配,每天寫一張,既學習強軍興軍理論,又練習書法。『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成為三連官兵的座右銘之一。
王銳學強軍思想,不僅學出了熱情,而且學出了效果。5年來,王銳帶出了28名訓練尖子,15人考取專業一級,8人走上班長崗位,所帶班組4次立集體功,連年被評為『優勝車組』。
本領過硬的全能戰士——
精武練兵勇擔當
記者見到王銳時,他正在鑽研火炮操作瞄准,衣服都濕透了,下車後他擦了一把汗,對記者說:『只有把手中的武器練到極致,上了戰場纔能一招制勝!』
『多掌握一項本領,戰場上就多一分勝算。』在突擊車三連采訪,記者常聽到官兵提到這句話。三連指導員陳驍文告訴記者,王銳努力成為『全能戰士』對全連官兵的影響可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3年前,全連精通兩個訓練專業的官兵不到10人,如今有22人;3年前,僅有兩人報名參加裝甲兵特級考核,如今有19人報名。』
之所以在連隊產生『王銳效應』,緣由還要追溯到王銳給自己制訂的『三特計劃』。
2015年12月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提出,要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根據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這對王銳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下一步軍隊朝著合成化方向發展,對軍人的素質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雖然我考取了駕駛特級,但裝甲兵另外兩大專業通信和射擊,自己距離特級水平還有差距。』
除了改革倒逼轉型,一次『敗仗』也是王銳下定決心成為『全能戰士』的推動力。那次山地進攻演習中,王銳所在車組被藍軍包圍,炮手又被判『陣亡』,車長王銳臨時擔任炮手,但由於不熟悉近距離射擊操作,全車被『敵人』活捉。『現代戰爭中,「一招鮮」已不能吃遍天,技多不壓身,裝甲兵駕駛、通信、射擊三大專業,每個專業我都要拿到特級!』自此,王銳的『三特計劃』正式出爐:一年內考取通信和射擊兩項一級,3年內再拿到這兩個專業的特級,實現3個專業的特級。
從此,射擊和通信的訓練場上,經常會有一個『旁聽生』來『蹭課』,纏著教員拜師學藝。一炮手徐曉林是全連的射擊教員,起初挺不理解王銳這股勁頭,『他已經是駕駛特級,何必折騰再考兩個特級呢?』但看到王銳將火控系統10多塊電路板的線路圖一一繪制在筆記本上,並隨時記錄下徐曉林講述的經驗體會,徐曉林被王銳的堅持和認真打動了。
正是憑著這股鑽研勁和韌勁,王銳以實乾成就了夢想。駕駛,王銳能在突擊車行進間側向打彈、倒退射擊、360度任意角射擊,夜間駕駛能在11分30秒內連續通過土嶺、九杆彎道、彈坑等多種障礙物和限制路。射擊,他可以1分鍾鎖定15個,模擬擊發准確率百分之百,瞄准反應時間由1.2秒縮短至0.7秒。通信,他能在顛簸戰車中單手盲操20餘個終端功能鍵。
甚至突擊車維修,王銳都梳理出『一壓、二置、三檢、四強、五通、六遙』速記口訣,參與繪制戰車13個部位28張保養流程圖表,協助研發6項革新成果。
較真一顆螺母的車長——
嚴實精細敢擔當
發現遺留在地上的一顆螺母,消除了一起重大事故隱患,王銳的那次較真在全連傳為佳話。
夏末秋初,粵東海訓場上,一整天的訓練結束後,王銳正在檢查突擊車入庫情況。突然,地上的一個黑色小物體引起了他的注意,乍看以為是沙灘上的小貝殼,湊近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顆螺母,上面的油漬已經發黑凝固,只有螺母尖上有一小圈金屬原色,看樣子松動有一段時間了,但剛掉下來不久。
『明天還要接著訓練,如果螺母處於關鍵部位,後果不堪設想。』王銳立即將這一情況報給連長張景棟,王銳帶著全連駕駛員逐輛車檢查螺母有無丟失。『王銳今天怎麼跟一顆螺母死磕上了,各車都有備用副件,這樣興師動眾有必要嗎?』『一輛車這麼多螺母,這得找到啥時候?』面對個別車長的不耐煩,連長很支持:『螺母雖小,事關大局。』
就這樣,直到凌晨3點,王銳帶人終於查出是7號車噴水推進器的螺母缺失,進而發現推進器其它螺母也有松動跡象。在場官兵不禁都倒吸一口冷氣,如果不是發現及時,就可能導致車沈人亡事故。一顆螺母也較真,這給全連官兵上了一堂課。
提到王銳出車前的認真,和王銳一個車組的李博強向記者展示了一把扳手,每次出車前檢查,200多片履帶、400多顆螺栓,王銳都會拿著這把扳手一一敲到。每次戰車下海訓練前,百葉窗是否關緊、側舵水門滑板工作是否正常、車輛密封是否嚴實,王銳都要逐項把關較真。
『你對戰車有數,戰車對你有底。』一次夜間海訓的經歷讓王銳深感平時的嚴謹踏實奠定了關鍵時刻的敢拼敢闖。夜間上下登陸艦試訓,風急浪高,能見度差,稍有不慎就可能沈車。王銳白天帶領車組在觀察鏡上貼黑紗模擬訓練,晚上乘衝鋒舟下海熟悉海況,先近後遠、循序漸進,梳理總結了18條訓練口訣、130多項訓練數據。實車下海時,一個巨浪打來,戰車猛烈搖晃,險些側翻。王銳瞅准時機,腳尖猛踩油門,車頭瞬間抬高,戰車衝出浪尖,成功脫險。海浪滔滔又一次磨礪了勝戰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