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承認為其他項目做推廣
對於『共享馬紮』的出現,有人點贊有人吐槽。一名乘客看到後說:『至少看起來很好玩,等車過程中可以舒服坐著,還不錯。』但一名中年男子卻表示,『共享馬紮』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給大家出行添堵。『擺在這兒也沒人看管,把老人磕著絆著算誰的呀?』
網友的評論也讓人哭笑不得,有人評論:『這還掃什麼碼呀,直接坐上去就共享了呀。』也有網友擔懮無人看管狀態下馬紮的命運,『能堅持一天不被拿走嗎?』
記者撥通了投放馬紮的公司電話,對方表示,本著『共享精神』,已在北京范圍內投放了上千個『共享馬紮』。對於馬紮丟失的情況,對方表示已料到該情況,算是公司項目的前期推廣,還有一半目的就是為了做公益。
而對於部分網友質疑影響市容市貌,對方表示目前確實並未和市政相關部門聯系過。首都環境建設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已記錄,將進一步和有關企業了解情況。
專家看法
『共享馬紮』並非共享經濟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共享馬紮』嚴格來講並不算『共享經濟』,而是把馬紮作為一個載體,實現推廣和廣告的目的。
朱巍介紹,通常來說,共享經濟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點對點的分享經濟,如滴滴專車。另一種是范圍更廣的共享經濟,平臺有可能生產一些產品或服務,如OFO、摩拜這些共享單車。
在朱巍看來,現在『共享泛濫』的原因是,商家喜歡打著『共享』的噱頭,把一些落後產業變成先進產業,可能是出於宣傳目的或是收取押金的目的。『但其基礎必須是商業法制經濟,必須有相關資質』。
『共享馬紮』雖不算共享經濟,但其實質也是一個商業行為,朱巍說,不管是通過二維碼或其他方式推廣或投放廣告,都應該有相關資質以及相關部門的批准,掃二維碼後顯示的內容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記者康佳)
分享經濟暴露四方面問題
近日發布的《分享經濟輿情大數據報告(2017)》顯示,2017年的分享經濟發展迅猛,在出行、住宿、私廚、醫療、眾包物流、服務眾包、教育、知識付費、內容創業、股權眾籌十大細分領域全面開花。但在眾多的分享經濟領域內,安全保障、服務質量、價格壟斷、個人隱私等四大方面的負面輿情事件數量較多。
該報告由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與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共享單車因為便捷,較好地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但是成也便捷,亂也便捷。自今年以來,輿論所呈現的負面問題激增。沒有確定法規約束下的任性行為、資本瘋狂追逐下的無序競爭,『便捷』反而成了制約共享單車發展的問題。
住宿分享行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行業兼並整合,平臺生態雛形出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對其是否具有營業資質、消防條件如何、實際的地址和交通便利程度、是否如描述中聲稱提供的設備設施實際狀況等問題均沒有嚴格的審核。
據不完全統計,私廚行業共關閉/被並購至少5家,佔行業總數的17%,在分享經濟行業居前位。洗牌之後,私廚企業通過轉型、開展新業務,在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探索中前行。『但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因為無法清楚了解相關廚師的基本情況,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自然維權難。而如何保證相關從業廚師的基本情況屬實,就有賴於相關部門的監控完善。同時,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標准,讓廚師通過一定的上崗培訓和考試,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絡私廚。加強定期檢查、誠信考核、提高准入門檻都應該是有關部門當下應該考慮的事情。』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記者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