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湖北大四學生開『共享廚房』自帶食材花10元即可用
2017-08-13 09:50: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籌辦過程學校給足了面子

  記者:共享廚房這個想法醞釀有多長時間?

  楊海北:大半年吧,前期准備比較復雜。

  記者:籌辦過程都做了哪些准備?

  楊海北:我大一在學生會的公共權益部,一直和飲食中心有聯系,幫他們做宣傳等工作,建立了很好的關系。這個想法提出來後,我寫了不少材料,遞交了計劃書,他們給足了面子,批了這樣一塊地方讓我實驗一下。

  記者:有遇到哪些困難嗎?

  楊海北:一是學校場地比較緊張,找這個地方遞交了很多材料,也是之前跟學校有一些聯系,纔能拿下來。二是線上運營比較困難,微信一些小程序比較難,我是環境與藝術設計專業的,自學過程比較難,也請教了一些人,纔把小程序做出一個框架。

  記者:現在的地方夠嗎?怎麼保證有序使用?

  楊海北:這是實驗的地方,在學校風華園食堂三樓。五十平米左右,一個灶臺最多25人,以後會換個大的場地。

  從准備食材到收拾廚房,十幾個人一大桌要三四個小時,兩三個人的話也得一小時左右。所以現在采取線上預約方式,進行有效分流。

  收益情況『虧本虧本虧本』

  記者:共享廚房運行多久了?進展如何?

  楊海北:運行了一個多月,大體還可以,挺順利的。不過現在是暑假,食堂裡面也正在裝修,多少會受一些影響。

  記者:『拎菜就做』,交10塊錢使用費,現在收益如何?

  楊海北:虧本、虧本、虧本。前期投資買打發機、烤箱、冰箱,以及做宣傳大概投入一兩萬,現在還沒有收益。

  記者:後續運營的收益問題怎麼解決?

  楊海北:想采用年卡、月卡模式,像健身房一樣,這樣也可以培養大家使用共享廚房的習慣,隨時可以來,也可以把食材儲存在這裡,能保證客流,提高共享廚房的使用率。

  記者:以後推廣有什麼打算?

  楊海北:會在武漢的高校發展,只針對高校人群。目前在和風投聯系,有風投的話在武漢其他高校推廣,速度會更快一些。

  記者:走出湖北大學依托,想過去其他學校會遇到的困難嗎?

  楊海北:其實這個共享廚房,能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生存能力,對學校培養學生有很大幫助,可以讓宅在寢室的學生走出來,而且自己做飯吃著也放心,學校不會有反對意見的,這可以說是學校的一門選修課。

  『要把共享廚房做好』

  記者:以後有什麼打算?

  楊海北:會繼續把共享廚房做下去,繼續創業。

  記者:你覺得什麼是年輕人該做的事情?

  楊海北:年輕人要有創新的精神,不能墨守成規,要有點想法,跟上時代的步伐。接觸新事物感覺很好,這個過程收獲很大。

  記者:『紅了』後有什麼變化嗎?

  楊海北:看到這個項目受到這麼多關注,對項目越來越充滿信心,覺得更要把它做好。報道後,下面有很多評論,我會一一翻看,評論提的建議都會借鑒,有些之前沒考慮到的問題,也會考慮一下。

  記者:學校、老師和同學怎麼看待?

  楊海北:學校非常支持大學生創業,現在項目比較火,學校比較關注,校記者團也一直在做宣傳;老師也表示這是對學生的鍛煉,會經常給予意見和建議;沒來過廚房的同學,很多都加我好友打聽相關事宜,來過的會提一些建設性意見,同學們看著自己學校因共享廚房在網絡走紅,也有滿滿的榮譽感。

  記者:你怎麼定義自己?

  楊海北:一個實在人。

  -觀點

  『共享廚房』須避免安全隱患

  對於創辦共享廚房,校方提供很大支持。湖北大學後勤集團郭姓經理說,共享廚房這個想法新奇,很符合當下大學生創業潮流,正好後勤集團有一塊地方,於是一拍即合。

  對於共享廚房的食品衛生和安全問題,他提到,後勤集團會派專門人員監督,共用的油、調料等是統一招標采購,包括學生自己帶的菜,也會幫忙查看,以確保食品安全。

  共享廚房的模式是否具備推廣條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是個很好的嘗試,但建議不要盲目跟風。

  『這個模式的推廣存在一些問題。』他說,首先是客流量,偶爾做一次飯還可以,但持續性不能保證,且學生不如學校專門廚師做的好吃,所以後續推進可能比較困難。

  此外,難以控制的因素太多,尤其是衛生問題。共用的油、米、醬油、鹽等,使用、存放都存在衛生隱患,廚具使用後清潔、消毒是否到位,誰來監督?依托學校、學校做把關,但責任如何劃分,出了問題誰來負責?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會制約共享廚房的推廣、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