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健康扶貧『組合拳』,力阻『病根』變『窮根』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絆腳石』、『攔路虎』。在一些貧困地區甚至出現過這種現象:一個貧困家庭只要有一個人病了,不僅自己喪失勞動能力,一家人的財物都要為他治病,即便已經脫貧,也會因病返貧。
2016年數據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所有貧困戶裡的佔比達44.1%。如果把這部分人的脫貧工作做好了,無疑意味著脫貧攻堅打贏漂亮一仗。『健康扶貧屬於是精准扶貧的一個方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在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
預防病魔,方能驅逐『窮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十三五』全國地方病防治規劃》提出堅持『預防為主、防管並重、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工作策略,用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斗贏『病魔』,纔能拔掉『窮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為全國553萬戶因病致貧返貧家庭、734萬患病群眾建立了健康扶貧工作臺賬和動態管理數據庫;截至今年5月底,已經分類救治貧困患者260多萬人。不久前啟動的《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強調要開展大病集中救治、全面建立重病兜底保障機制,從根本上提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補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對打贏脫貧攻堅戰而言,意義可謂重大。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
推進中國式醫改,讓『健康紅利』多起來
7月2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乾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等多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百姓的期盼揣在心裡。他要求,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療改革直面『看病難、看病貴』難題,敢啃藥價高、醫患矛盾等『硬骨頭』。從2015年《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到2016年《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再到2017年《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習近平為組長的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一系列改革意見、方案,使醫療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直觀、最生動的窗口。
目前,基本醫療保障網已經覆蓋95%的城鄉居民,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至200個城市,居民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5%……醫療改革交出了一張張亮眼成績單,走出了構建『健康中國』的關鍵一步。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正在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