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套瀝青廠是中哈在非資源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圖為中哈雙方管理人員正在討論工廠運行情況。本報記者周翰博攝
如果不是『一帶一路』,63歲的格羅巴不會如此繁忙。
本報記者日前來到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合資的阿克套瀝青廠采訪。這位俄羅斯族總工藝師,早早就等在了廠裡。瀝青廠中方總經理趙景忠告訴記者:『格羅巴是廠裡資歷最老、廠齡最長的外籍專家。』3年前已到退休年齡的格羅巴,愉快地接受了廠裡的返聘建議。
格羅巴對阿克套瀝青廠充滿感情。瀝青廠所在地原先是一個塑料廠,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原先供職於塑料廠的格羅巴在瀝青廠的建設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阿克套位於裡海之濱,市區風光如詩如畫,郊外則是茫茫戈壁。通過格羅巴的講述,記者眼前閃現出了工廠建設初期駱駝不時造訪廠區,和施工人員親密接觸的情景。就是在這片荒涼的戈壁上,由中國中信集團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投資的阿克套瀝青廠拔地而起,從此改寫了哈薩克斯坦瀝青嚴重依賴進口的歷史,也改變了當地很多民眾的生活。
哈薩克斯坦盛產石油,但煉化技術相對滯後,許多石化產業鏈下游產品長期依賴進口。2014年以前,近九成瀝青需要從國外進口,且質量不高。采訪中,格羅巴指著廠區門口一段布滿裂縫的柏油路面說:『那裡用的是當年進口的瀝青,幾年過後路面就會開裂,而且凹凸不平。』發展自己的石化加工產業,成為哈薩克斯坦各界的企盼。而『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大力推進,讓這個願望成為現實。
瀝青廠開工運營,是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親自宣布的。他說:『阿克套瀝青廠就像我的孩子』
2013年9月,出訪中亞前夕,習近平主席接受中亞五國媒體采訪。回答哈薩克斯坦記者提問時,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哈兩國要提昇化工等非資源領域合作。也正是在那次出訪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習近平主席對中亞的這次歷史性訪問結束3個月後,阿克套瀝青廠竣工投產。這不僅是中哈迄今在非資源領域最大的合資項目,也是哈薩克斯坦獨立後興建的第一座現代化石油加工企業。納紮爾巴耶夫通過視頻連線,親自宣布瀝青廠開始運營。他感謝中國企業幫他實現了心中願望——『終於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國家道路建設』。後來視察工廠時,納紮爾巴耶夫總統說:『阿克套瀝青廠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同記者交談過程中,格羅巴充滿自豪:『我們不僅滿足了本國需求,而且今年產品還開始向烏茲別克斯坦出口。』
瀝青廠建在風光如畫的裡海之濱,是否會造成污染?面對記者的提問,格羅巴讓記者聞聞:『有異味嗎?』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如果不是近在眼前的高聳的儲油罐和密集管線,真不覺得置身瀝青廠。『哈薩克斯坦的環保標准比歐盟還嚴格。瀝青廠投產3年來,環保機構不時抽查,沒有一次發現問題。』作為負責生產流程的總工藝師,格羅巴對此很驕傲。
『全面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繼續向各國提供優質和環境友好的產能和先進技術裝備,幫助有關伙伴國家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工業化水平。』習近平主席對國際產能合作提出的要求,正是中信在哈薩克斯坦投資時所堅持的標准。瀝青廠總機械師周瀚章告訴記者,瀝青廠的技術和設備均從中國進口,產品質量超過國際標准。
作為合資企業的明星,總有當地人打聽廠裡招不招工。他們說:『在這裡工作的人都很有面子』
能在哈薩克斯坦最專業的瀝青廠奉獻餘熱,而且收入不錯,讓格羅巴很舒心。他告訴記者:『工廠不僅讓我有體面的生活,而且還養活了附近200多人。』
事實上,間接為工廠服務的當地人遠高於這個數,瀝青廠已成為當地合資企業的明星。工廠儀表總工程師王富華對記者表示,小城不大,這裡的人都認識他們,出去辦事,總有人問廠裡還招不招人,『在這裡工作的人都覺得很有面子』。
擔任產品與原料車間主任的阿比紮諾夫,不僅自己熱愛這份工作,還計劃著女承父業。受父親影響,阿比紮諾夫的女兒正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學習石油化工專業。據他講,女兒假期到瀝青廠參觀,被這裡現代化的生產工藝深深吸引,萌生了畢業後來這裡工作的想法。『瀝青廠總經理趙景忠知道了以後,主動給我女兒所在的大學發出信函,邀請她今年暑假來這裡實習。』
阿比紮諾夫還告訴記者,女兒在明斯克畢業後,他會建議她到中國石油大學繼續深造,因為在那裡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同時還能夠學習漢語。『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斷推進,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會越來越多,掌握了漢語,她的前途將更加廣闊。』
瀝青廠空闊的廠區裡,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在巡視設備。現代化的設備,讓操作大都在辦公室中完成。舒適的辦公條件加上不錯的收入,瀝青廠自然對年輕人有吸引力。調度室的調度員阿曼本科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校區位於青島,那裡寬闊平整的道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下定決心要用學到的知識,為祖國哈薩克斯坦修建同樣高品質的道路。
『我們國家正在建設「光明之路」,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進行對接,對高品質瀝青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裡是哈薩克斯坦最大、最專業的瀝青生產企業,能夠用自己生產的瀝青建設國家的「光明之路」,也會給我帶來個人發展的「光明之路」。』談及未來,年輕的阿曼信心滿滿。
離開工廠,記者驅車行進在濱海大道上。這條當地最高品質的公路,用的就是阿克套瀝青廠生產的瀝青。放眼望去,寬闊的車道,飛馳的汽車,奔湧的活力,正是中哈兩國一大批合作項目加速推進的寫照。急人所急,以心換心,中哈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物質基礎正變得日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