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是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5年的『當頭炮』。李克強總理指出,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的關鍵舉措,是政府的自身改革。總理進而說: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都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比例超過40%,不少地方超過70%;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各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削減70%以上;2013-2016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
一份基於100多萬條信息的大數據分析顯示,老百姓對『放管服』改革的滿意度在持續上昇,今年網民滿意度上昇到89.9%。
『放管服』改革如何深化推進?總理有過這些闡述——

本屆政府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始終抓住『放管服』改革這一牛鼻子,堅韌不拔地推進這一『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2017年6月13日,李克強總理出席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
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都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稅負,有效改善供給端,釋放更大活力。
——2017年4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動能』座談會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