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
2017-08-06 17:42:15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改革篇·改革爭先擊水中流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愛拼會贏、敢為人先,福建的改革求索從來不甘人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擘畫了福建發展的新藍圖:『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機遇,著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這當中,『機制活』可謂根本保障。機制一活,發展大勢氣象萬千,發展大潮洶湧澎湃。

  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總書記對福建改革發展寄望甚殷,關懷備至。

  其實,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始終重視改革,大力推動改革。其探索與實踐,留下清晰而深刻的足跡:

  他衝破思想和體制的重重阻力,推動福州國有企業改革;他六年七下晉江,在多次調研後總結『晉江經驗』,提出縣域經濟發展方向;他倡導建立外經『一棟樓』,推進簡政放權,給企業家回信,呼吁理解、尊重、愛護、支持企業家;他親手抓起、親自主導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餐桌污染治理為抓手,著力打破部門藩籬,統籌推進,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望當年的探索歷程,我們仍為改革者的勇氣和智慧所震撼,並從中得到寶貴的教益。

  ——經濟體制改革

  迎難而上,敢為天下先

  (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福州外商獨資、中外合資、私企等各種類型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國有企業因自身體制機制弊端,步履維艱。而對於國有企業改革,則存在姓『社』或姓『資』的不少爭議。如何打破觀念枷鎖、突破重重障礙,讓國有企業真正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通過紮實調研,力排眾議,推動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總公司成為福州首個『試水』股份制改革的國有企業,吹響了福州乃至全省國企改革的『衝鋒號』。

  『推動國企改革,習近平站得高、看得遠。他在調研國有企業時多次說過,擺脫企業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於改革。』在時任福州市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方慶雲看來,當年國有企業能否實行股份制的爭論與探索,帶來了新舊觀念的激烈撞擊,而改革攻堅,無疑成為推動福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兼任福建省國資委主任,以更大力度推進全省國企改革。

  (六年七下晉江)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分別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發表關於晉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的署名文章,總結『晉江經驗』,提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始終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始終堅持以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和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處理好有形通道和無形通道的關系,處理好發展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處理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晉江經驗』及其啟示,至今讀來仍發人深思、啟迪心智。

  總結『晉江經驗』15年來,晉江人民按照習近平提出的『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之路。至2016年,晉江連續23年居福建省縣域經濟總量第一位、第1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十行列。

  ——政府職能轉變

  放膽、放權、放手、放活

  (外經『一棟樓辦公』)上世紀90年代初,針對外商投資的審批慢、審批難,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倡導下,福州實行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各部門辦事窗口集中於一棟樓,全部手續不用出樓即可辦成,投資項目審批做到『馬上就辦』。從『一棟樓辦公』推開,福州出臺了一系列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的舉措,還形成了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問題的機制。

  真抓實乾,雷厲風行。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當時福州的政府機關作風煥然一新。20多年過去了,『一棟樓』早已轉化為如今的行政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但當時『一中午擬定一份文』『兩天辦好辦廠手續』的故事仍在流傳。

  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親自擔任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在全國率先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2001年,福建在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頒布政務公開實施辦法,在全省推行縣級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時至今日,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福建仍在先行先試,持續提速。

  (給企業家回信)福建企業家素有『敢為天下先』『愛拼纔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1984年,福建55位企業廠長經理聯名向當時的省委書記、省長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信,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2014年,恰逢『松綁放權』30周年,習近平在北京給福建企業家回信,肯定1984年的呼吁信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段佳話。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與企業家座談,傾聽企業家的心聲,急企業家之所急、懮企業家之所懮,關心企業家成長,為企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提出乾部要與企業家建立『君子之交』的關系,成為事業上的『諍友』。

  ——改革惠及民生

  增進福祉,讓百姓真正受益

  (林改『三定』迸活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稱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中國農村的又一場偉大革命』。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赴率先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龍岩市武平縣進行專題調研。在聽取匯報和實地調研後,習近平強調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對的,關鍵是要腳踏實地向前推進,讓老百姓真正受益。』並要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歷經15年的積極探索、大膽突破和持續改革,這場由習近平同志親手抓起、親自主導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福建保護生態、農民增收帶來巨大活力。

  2012年3月7日,已到中央任職的習近平,在看望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福建代表團代表時,對武平林改予以充分肯定。他說:『我在福建工作時就著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多年來,在全省乾部群眾不懈努力下,這項改革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新世紀之初,福建人民的餐桌和全國人民一樣面臨著新困擾: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改善,食品供給雖無數量之懮,但存安全之虞。一些水源和耕地受到污染;一些農副產品中有害殘留物超標嚴重;畜禽養殖和食品加工過程中一些企業使用過多抗生素或違禁使用添加劑、激素等,食品中有害殘留物增加;食品加工、運輸、儲存等環節的設備落後,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食品後續污染問題日益突出……2001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在全國率先提出並親力親為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全程監管體系,守護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2017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人民關心的事情就是我們關心的事情,人民群眾不放心的事情、不滿意的事情就是我們的過失所在!』2001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談及這項工作時的一席話,至今聽來,仍擲地有聲。

  『餐桌污染問題若得不到解決,我們就無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著失職。』習近平說。

  將人民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是習近平秉持的原則。

  在福州期間,習近平還推動出臺《城區內河污染綜合整治規劃》,用制度創新還市民清新內河;主導福州溫泉資源保護,將溫泉的有序開發納入法制軌道;針對福州環境衛生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條保塊管、強化依法治市的措施……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舉措,讓福州的城市建設翻開了嶄新篇章,讓市民真正感受到了身在福州之『福』。

  改革爭先,猶如中流擊水,不進則退。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改革探索和實踐,在思想、膽識、情懷等諸多方面給福建乾部群眾留下深刻印象,並轉化成為不懈推進改革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巨大動力。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需要啃下硬骨頭。福建唯有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勇於先行先試,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倒逼改革,一往無前,纔能早日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新福建』藍圖化為現實。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