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靠不住
兩年前,烏魯木齊市市民李磊想給自家孩子『辦』一個跨學區的重點小學,在一次飯局上,經朋友介紹,李磊與王飛相識。
王飛稱自己的父親是某單位領導,與某學校的領導很熟,他可以通過這層關系給李磊幫忙。
看著王飛儀表堂堂、談吐不凡,李磊深信不疑。隨後,李磊先後多次共向王飛支付了5萬元『辦事費』,還給其購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王飛收了錢,卻遲遲沒有辦成事。李磊追問了幾次,王飛均以各種借口推托。
2016年至2017年,王飛又以能夠搞定增加培訓學校資質、入股生意為由,收取他人31.7萬元。隨後,王飛將這些錢全部用於賭博並輸得一乾二淨。
事兒沒辦成,錢卻沒了,被害人隨後向警方報案。
經查,王飛的身份和能力均為虛構,他並不認識某學校領導。
今年5月,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天山分局以王飛涉嫌詐騙罪,向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請批准逮捕。目前,天山區檢察院已對王飛依法批准逮捕。
通過梳理此類案件,辦案檢察官分析稱,多數不法分子會冒充領導親屬身份,采用偽造證件、與領導合照等手段獲取被害人信任,而多數被害人是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不法分子,並不了解不法分子的真實身份。家長應擺正心態,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入學資格,不要被謊言所蒙蔽。
輕信『陌生人』
黃亮大學畢業後,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准備開一間酒吧。
想法有了,卻苦於沒有創業資金。
黃亮想走『捷徑』湊生意本錢,於是在網絡及微信朋友圈內發布信息,稱自己可以辦理各類入學及證書事宜,有需要者可以跟他聯系。
沒想到這樣一條『很隨意』的信息,卻有人當了真。2013年6月至8月,烏魯木齊市市民王剛托黃亮幫其兩個朋友的孩子辦理重點中學入學事宜,並向其支付了8萬餘元。
2015年9月,李華找到黃亮,讓其幫忙辦理大學英語四級證書,並向其支付1.26萬元。
2015年9月至11月,烏魯木齊市市民趙霞向黃亮支付12萬餘元,托其辦理某大學入學資格及獲取各類資格證書。
幾年裡,找黃亮辦事的人絡繹不絕,黃亮共『籌』得資金29萬餘元。他計劃著先用這些錢做生意,獲取利潤後再分別歸還,沒想到酒吧因經營不善賠本。
2015年年底,黃亮在其親屬的陪同下,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退賠大部分贓款。2016年8月1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黃亮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10萬元。
辦案法官告訴記者,在一些昇學騙局中,家長找的所謂能『辦事』的人均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僅僅是在網絡上看到『辦事』信息,便輕信對方,最終被騙。家長和學生不要被焦灼衝昏了頭腦,大多『捷徑』實則暗藏隱患,要時刻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記者潘從武通訊員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