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的『柔性力量』或是方向
對於如何培養留守兒童正確利用媒介獲取生活和學習必需的信息並且能主動參與到信息生產的能力,重慶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李麗華認為,把留守兒童的工作都壓給政府是不現實的,要把更多的社會服務工作交給社會組織去做。
今年6月,重慶豐都縣新希望社會工作組織承接了『童享藍天』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工作服務,該組織工作人員利用周末時間,對留守兒童開展家庭訪視、手工活動、故事分享、情緒表達小組等活動。
服務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通過參與式行動的方法對留守兒童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不僅將媒介知識傳播給他們,更通過參與式行動培養他們的表達意識與表達能力,學會通過媒介發出聲音,這比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更為有效。
『我現在知道怎麼用手機拍照了,我拍了一張跟奶奶的合影發給了媽媽,還學會了用手機搜索一些語文知識。手機真有用。』該縣六年級的男生王同學興奮地對記者說。
新希望社會工作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對留守兒童的手把手服務外,還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提昇他們的媒介素養,通過他們來指導留守兒童。尤其是一些年齡稍大的老師,自身的媒介素養也十分欠缺。不過他們也提醒,使用智能手機等應適度,不能沈迷其中。
豐都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會在進一步強化和整合政府政策性保護職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並會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基金,來加大對兒童福利的支持。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