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踐行『走轉改』展示強軍興軍新風貌——『網絡媒體國防行』主題采訪活動廣東線綜述
新華網北京8月2日電 7月的廣東陰雨綿綿,悶熱難耐。伴隨著頻頻來襲的臺風,『同心共築強軍夢』網絡媒體國防行采訪團於7月17日開啟了廣東線的行程。此次活動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會同中央網信辦舉辦,將62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主要新聞網站、理論網站、商業網站、新媒體和軍事網絡的140多名記者編輯聚集在一起,采取南北兩線並行、分組接力方式,深入基層邊海防一線部隊進行采訪報道。
聽武警戰士講述紅色傳統,搭乘裝甲車觀摩海軍陸戰隊實戰化訓練,換上裝備與基層官兵一起進行海防巡邏……在一周的時間裡,廣東線30餘位記者和編輯努力踐行網絡媒體『走轉改』的要求,走進基層、深入一線體驗官兵們的日常生活,用細膩的筆觸和鏡頭記錄下軍營生活的溫暖變遷,用生動故事和融媒體手段展現軍地人民凝心聚力共築強軍夢的精神面貌。據統計,截至7月31日,活動開設相關專題專欄39個,發布各類原創作品1035篇,累計發布各類信息總量近22萬篇。活動開設#同心共築強軍夢#等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超過3.4億、討論量超過19萬,收獲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風景最美是基層——走基層帶來有溫度的報道
有人說,基層是新聞的富礦沃土,生活是新聞的源頭活水。這次走進軍營的采訪活動,讓網媒人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受。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營房中,看到儀仗隊員脫下的被汗水浸濕的衣服,網媒人仿佛聽到炎炎烈日下他們鏗鏘有力的腳步聲,看到他們在寒冷冬日帽檐下凍成冰掛的汗水,感受到他們迎風練習45秒不眨眼的情景。『當聽到國歌響起的時候,我就覺得,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儀仗隊隊員劉啟明的這句話讓網媒人感受到了這些中國軍人『門面擔當』的心中信仰,以及他們每一次艱苦奮斗背後的力量源泉。
素有『兩棲霸王花』美譽的海軍陸戰隊女子偵察兵、『標兵連隊』南海前哨鋼八連、狙擊手孔凡賓、海防戰士葉志豐……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前來采訪的網媒記者和編輯。『走到基層官兵中去,聆聽他們的聲音,可以使我們對這些戰士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中國臺灣網記者尹賽楠說。此次活動期間,尹賽楠撰寫了《海防戰士葉志豐:紮根海島,我願接過父親手中的槍》等多篇有溫度的報道。當談起為什麼選擇人物故事這種新聞載體的時候,尹賽楠認為通過挖掘人物故事,可以充分展現這些戰士們最可愛的一面。『只有接地氣的采訪,纔能寫出最有溫度的報道。』尹賽楠說。
親身體驗纔能寫得動人——走基層錘煉采訪作風
走基層,要的是親身體驗帶來的用心體會。只有親身體驗,纔能挖掘出故事背後的情感,纔能推己及人地寫出那些采訪中的感受。可以說,走基層是錘煉采訪作風的有效途徑。
在這次采訪活動期間,網媒人走進駐紮粵西的海軍陸戰隊某旅,在觀摩陸戰隊員們的實戰化訓練之後,也有幸體驗了一次輕武器射擊,這讓中國網軍事記者裴希婷興奮不已,『今天在步槍手的指導下體驗了一次射擊,最好成績打出了10環。』裴希婷說,以前只是靠看現場、聽介紹來了解官兵們的訓練情況,回去寫稿件的時候常常有種『隔靴搔癢』的距離感,細節和真實感的捕捉顯得吃力,不足夠得打動人。『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到每一個細節中,就好像是達到了中醫裡「望聞問切」中「切」這一步驟,這樣錘煉出的稿件纔更真實、更豐滿,纔能打動人。』裴希婷說。
『當我把槍跨在肩上後,突然一陣下沈,肩背開始向後仰,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我努力挺直腰板,嘴裡默念:「我現在是一名光榮的戰士」!』中國軍網編輯孟凡璐在《軍網記者手記:兩公裡海防巡邏》中寫下了自己參與海防巡邏的感受。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網媒新兵,孟凡璐坦言,這樣的體驗式采訪為報道增加了更多真情實感。『不走在海島礁石上,永遠感受不到海面上的美景與危險並存;不與戰士們一起在雨中奔跑,就寫不出血脈僨張的鏡頭感。真實地在現場去體驗去感受,寫出來的文章纔會真實、有內容,網民樂於去看。』孟凡璐說。
『我不怕辛苦不怕難,就怕辜負了每一次采訪機會。近距離感受到人民解放軍的拼搏、努力,我們備受鼓舞,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盡全力講好他們的故事呢?』回憶起短短一周的采訪活動,央視網記者劉春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