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8月2日訊 今年,浙江省制定實施『10+1』傳統產業改造提昇行動計劃,打出政府引導搭臺、政策資源保障等改造提昇組合拳,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不斷深化的『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職能優化,改出了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更帶來了經濟提速的全新動能。
利好政策推動企業提昇核心競爭力
這兩天,位於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杭州雙林機械的生產車間裡,工作人員正在對最新研發的管道成套設備進行整裝調試。這家企業的設備擁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這些設備讓企業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生產2米6管道設備的廠家。而在三年前,企業因為研發經費不足,幾次申請專利未果。是當地的科技部門,主動將專利資助政策送上門,讓企業在專利申報階段就能享受補助資金。
杭州雙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美鳳告訴記者,企業在政府各項知識產權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提高了自身申報專利的積極性,提昇了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企業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
政府細致周到的服務理念,給予企業不僅是創新能力。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文一西路的兩邊坐落著海創園、恆生科技園等36個科創園,這些集聚著各種創新要素的園區,在餘杭有一個新的名字——『生產』企業的企業。
在恆生科技園,『首席服務官』沈堅正忙著走訪園區內企業,了解用人需求,准備召開一次秋季招聘會,為企業量身定制人纔。為了生產出更多的企業,眼下,餘杭的各個園區正經歷著被動滿足企業需求,到主動賦予企業能力的轉變。小到員工的住宿出行,大到企業的融資上市,多達126項的產業服務,都由像沈堅這樣的『首席服務官』全程包辦。
恆生科技園負責人韓建鵬告訴記者,他們正經歷從『房東』到『股東』的一個轉型,圍繞著企業的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給予企業非常務實和具體的幫助,能夠讓企業降低它的成本,提高創新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