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大灣區建設需自貿港區支橕
2017-08-03 10:30: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描繪了藍圖。在建設大灣區的過程中,共建自由貿易港區意義重大。

  自由貿易港區屬於『境內關外』,意味著境外貨物和資金可自由進出這個區域,在區內可保稅開展貨物儲存、展示、加工制造等業務。經過多年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已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世界級的港口群,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交通便利程度大幅提昇,經濟聯系緊密,但彼此間制度差異帶來的交易成本卻阻礙三地經濟合作的深化。

  自由貿易港區可以成為一個創新粵港澳合作發展模式的『試驗田』。粵港澳共建自由貿易港區有優勢、有基礎、有動力。

  一方面,香港是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基本實現了貨物、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高效透明的行政執法等制度優勢能為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提供經驗。

  另一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兩年多來,對照國際高標准,深化『負面清單』管理配套改革,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和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顯著提昇了企業的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為今後構建自由貿易港區的制度創新體系奠定了前期基礎。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存在多個經濟中心——珠三角制造業發達,港澳現代服務業具有國際化優勢,這種產業協同正好在內部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加之大灣區的外貿和航運等經濟活動高度活躍,對提昇市場一體化水平有迫切需求,也能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發揮門戶樞紐功能。

  那麼,如何纔能更好實現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具體實施上,國家層面可考慮建立政策協調機制,由相關國家部委、粵港澳三地政府組成聯席會議,設立跨行政區的自由貿易港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執行機構。同時,有關部門可以粵港澳要素便捷流動為導向推動貿易監管制度創新,實行自由貿易港區『境內關外』『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的原則,依托大數據監管最大限度簡化通關程序,合作運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信息互換,實施人流物流『三地一檢』的監管互認。

  自由貿易港區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提供功能支橕,也是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立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的重要『窗口』。朱煜

責任編輯:孫嵐